白雲國小誠徵課輔志工
各位朋友大家好
在我們的週遭,有許多小朋友可能遭遇了學習上的困難
因而放棄課業,連帶地也放棄了未來人生的可能性
但是,因為有許多愛心課輔志工的加入
小朋友們不僅可以跟得上課業,更有機會可以接觸各式各樣的知識
讓他們的人生大不相同
而在中研院附近的白雲國小,和胡適、舊莊國小一樣,同樣需要熱心的課輔志工
如果您有意願
歡迎您和白雲國小志工團隊負責人蔣惠美小姐聯繫
和小朋友們一同成長~!
蔣惠美小姐電子郵件信箱
bmjessie@ibms.sinica.edu.tw
P.S. 如果對於課輔的時間、性質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和蔣小姐聯繫
Monday, October 29, 2007
Sunday, October 28, 2007
一個新的歷史與數位典藏blog開張嚕
各位朋友們大家好~
中研院史語所的歷史與數位典藏blog "The History Is Whispering‧歷史在低語"
現在測試性上線嚕~
這是由史語所數位知識總體經營計畫所建置的官方blog
我們希望能夠透過這個MSN SPACE
讓大家了解史語所數位典藏的工作成果
所以大家在這個blog上面,可以看到我們的一些新消息、活動照片
因為teddy現在負責的是國際合作這一塊的工作
所以這個blog主要會是以英文為主
但是華語發文也不拘啦~
如果大家對史語所數位知識總體經營計畫有什麼意見與問題
也歡迎大家在上面PO問題
teddy會盡量回文的
MSN的帳號是ihpdigiknowledge@hotmail.com
MSN SPACE的位址是http://ihpdigiknowledge.spaces.live.com/
歡迎大家來捧場喔~
teddy 謹上
中研院史語所的歷史與數位典藏blog "The History Is Whispering‧歷史在低語"
現在測試性上線嚕~
這是由史語所數位知識總體經營計畫所建置的官方blog
我們希望能夠透過這個MSN SPACE
讓大家了解史語所數位典藏的工作成果
所以大家在這個blog上面,可以看到我們的一些新消息、活動照片
因為teddy現在負責的是國際合作這一塊的工作
所以這個blog主要會是以英文為主
但是華語發文也不拘啦~
如果大家對史語所數位知識總體經營計畫有什麼意見與問題
也歡迎大家在上面PO問題
teddy會盡量回文的
MSN的帳號是ihpdigiknowledge@hotmail.com
MSN SPACE的位址是http://ihpdigiknowledge.spaces.live.com/
歡迎大家來捧場喔~
teddy 謹上
Sunday, October 14, 2007
知識饗宴-2007中研院院區開放
對~沒錯~一年一度的中研院院區開放又來了~依照慣例史語所又有許多好玩的活動唷~歡迎大家來玩
「96年院區開放參觀活動」96年10月20日(週六)上午9時至下午4時盛大展開96年度院區開放參觀活動,屆時歡迎蒞臨。史語所數位典藏將有多項成果展示、有獎問答、拓印DIY、漢簡書寫與編繩、紙模型製作等多項體驗活動,歡迎參觀。地點:文物陳列館B1
中央研究院
http://www.sinica.edu.tw/
歷史語言研究所
http://www.ihp.sinica.edu.tw/
史語所數位知識總體經營計畫
http://www.ihp.sinica.edu.tw/~dahcr/
「96年院區開放參觀活動」96年10月20日(週六)上午9時至下午4時盛大展開96年度院區開放參觀活動,屆時歡迎蒞臨。史語所數位典藏將有多項成果展示、有獎問答、拓印DIY、漢簡書寫與編繩、紙模型製作等多項體驗活動,歡迎參觀。地點:文物陳列館B1
中央研究院
http://www.sinica.edu.tw/
歷史語言研究所
http://www.ihp.sinica.edu.tw/
史語所數位知識總體經營計畫
http://www.ihp.sinica.edu.tw/~dahcr/
Wednesday, October 10, 2007
羊馬記
羊馬記 泰穎 台北 數位文化工作者
夫立委總統選戰在即,國民黨於高雄屢戰屢敗,苦思策並行之。唯此策一出,羊馬畜類亦不得休爾。
高雄人好聞廣播,國民黨電台欲引眾,集集開頭言必稱︰”趕羚羊、趕羚羊、此乃趕羚羊之聲。”高雄人好泛舟於愛河上,國民黨於愛河畔立牌大書︰”他‧馬的。”夫趕羚羊、他馬的,皆為粗口諧音。學校教席若聞生徒口出此言,定大怒若狂,曰:”汝家無父?汝家無母?汝言皆為穢言!休得勿言!莫以身試之!父母若知彼言趕羚羊、他馬的,必怒責汝!”此二句,皆為眾人掩耳不願聽之粗口,今國民黨為求勝選,竟念茲在茲、朗朗上口,是否我台灣人民言言皆為粗口?國民黨言趕羚羊則為創意時尚乎?豈非歧視?豈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哉?又選舉者不論國家大政,偏勞動羊馬,為己助陣,吾甚異之。
又聞,台文壇中有一余光中者,屢屢與教長相駁,斥今教長為敗壞文化、學子語文不通、倫理低落之元兇。觀余光中之言,似為有德有材之人。然今日政壇羊馬粗口充斥,紛紛攘攘,七日有餘,又不見余光中挺身而出,維護道統倫理。余光中君今何在?吾等台灣人民觀彼而竊不以為然。
現代語文翻譯:議論文--羊與馬的故事 泰穎 台北 數位文化工作者
該死的立委跟總統選戰明年就要到了,國民黨在南台灣、尤其是高雄,一直都輸給民進黨,輸得很不甘願的國民黨,想到了一個自己自摸覺得很爽的點子。可惜這個”創意”一出台,羊兒跟馬兒都得從農場跟動物園裡面跑出來幫國民黨助陣,不能休息。
高雄人性格豪爽、喜歡聽電台,尤其是那種沒牌不屑給NCC管的那種電台。國民黨也想搶這種電台聽眾的市場,所以就想了一個方法,每次節目一開始,國民黨就要他的電台主持人對著空氣大喊:”X你娘、X你娘!你現在收聽的是X你娘之聲!”。愛河比淡水河乾淨多了,可以游泳,高雄人很喜歡在愛河上面坐船遊覽,國民黨想說愛河畔的人潮洶湧,要是弄個廣告牌在愛河旁邊,看到的人一定很多,所以就弄了個有他們總統候選人姓氏X的廣告牌,上面寫著”他X的”。但是,老實說,這兩句”X你娘”、”他X的”,都碼是髒話。要是有人有膽在學校的課堂上對著老師們講這兩句話,老師鐵定會氣得說:”X!你家是沒老爸沒老媽唷!你剛剛講的是髒話你知不知道?你再講一次啊!你再講一次就給我試試看!你老爸老媽要是知道你剛剛講X你娘、他X的,一定把你罵到臭頭!”所以呢~這兩句話,多半時候只有在私底下很熟的朋友之間開玩笑、或是吵架的時候會說,有淑女在的場合是絕對不會說的,女生聽到你講這句話還會說你沒水準。是不是台灣人講這兩句話就是沒水準、而國民黨的人講這兩句話就是有SENSE、有創意、有時尚呢?這是不是一種階級、種族與文化上的歧視啊?還是說,這是國民黨的雙重標準呢?而且,搞個立委總統選舉,不好好談談國家的願景,弄個文宣還得要靠動物出馬,真不知道這場選舉在變什麼把戲。
以前看電視,看新聞,聽說有個叫做余光中的人,好像是個以寫文章維生的人吧!文筆不差,所以他的文章我們課本也有。他總是喜歡跟教育部長互嗆,說教育部長是要消滅美麗中華文化、是讓現在的學生國文程度變差、沒有倫理觀念、沒有教養的罪魁禍首。聽他在跟記者講話時一副溫文儒雅的樣子,好像是位有學養又有道德的好先生。不過這次國民黨的人講粗話連講好幾次,事情也過去好幾天了,都沒聽到余光中老先生出來講句話,維護一下社會善良美好的道德風氣,不曉得他跑到哪裡去了?難道,他也扭傷感冒、憂憤成疾了嗎?我們台灣人,實在看不懂現在是在幹嘛?
夫立委總統選戰在即,國民黨於高雄屢戰屢敗,苦思策並行之。唯此策一出,羊馬畜類亦不得休爾。
高雄人好聞廣播,國民黨電台欲引眾,集集開頭言必稱︰”趕羚羊、趕羚羊、此乃趕羚羊之聲。”高雄人好泛舟於愛河上,國民黨於愛河畔立牌大書︰”他‧馬的。”夫趕羚羊、他馬的,皆為粗口諧音。學校教席若聞生徒口出此言,定大怒若狂,曰:”汝家無父?汝家無母?汝言皆為穢言!休得勿言!莫以身試之!父母若知彼言趕羚羊、他馬的,必怒責汝!”此二句,皆為眾人掩耳不願聽之粗口,今國民黨為求勝選,竟念茲在茲、朗朗上口,是否我台灣人民言言皆為粗口?國民黨言趕羚羊則為創意時尚乎?豈非歧視?豈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哉?又選舉者不論國家大政,偏勞動羊馬,為己助陣,吾甚異之。
又聞,台文壇中有一余光中者,屢屢與教長相駁,斥今教長為敗壞文化、學子語文不通、倫理低落之元兇。觀余光中之言,似為有德有材之人。然今日政壇羊馬粗口充斥,紛紛攘攘,七日有餘,又不見余光中挺身而出,維護道統倫理。余光中君今何在?吾等台灣人民觀彼而竊不以為然。
現代語文翻譯:議論文--羊與馬的故事 泰穎 台北 數位文化工作者
該死的立委跟總統選戰明年就要到了,國民黨在南台灣、尤其是高雄,一直都輸給民進黨,輸得很不甘願的國民黨,想到了一個自己自摸覺得很爽的點子。可惜這個”創意”一出台,羊兒跟馬兒都得從農場跟動物園裡面跑出來幫國民黨助陣,不能休息。
高雄人性格豪爽、喜歡聽電台,尤其是那種沒牌不屑給NCC管的那種電台。國民黨也想搶這種電台聽眾的市場,所以就想了一個方法,每次節目一開始,國民黨就要他的電台主持人對著空氣大喊:”X你娘、X你娘!你現在收聽的是X你娘之聲!”。愛河比淡水河乾淨多了,可以游泳,高雄人很喜歡在愛河上面坐船遊覽,國民黨想說愛河畔的人潮洶湧,要是弄個廣告牌在愛河旁邊,看到的人一定很多,所以就弄了個有他們總統候選人姓氏X的廣告牌,上面寫著”他X的”。但是,老實說,這兩句”X你娘”、”他X的”,都碼是髒話。要是有人有膽在學校的課堂上對著老師們講這兩句話,老師鐵定會氣得說:”X!你家是沒老爸沒老媽唷!你剛剛講的是髒話你知不知道?你再講一次啊!你再講一次就給我試試看!你老爸老媽要是知道你剛剛講X你娘、他X的,一定把你罵到臭頭!”所以呢~這兩句話,多半時候只有在私底下很熟的朋友之間開玩笑、或是吵架的時候會說,有淑女在的場合是絕對不會說的,女生聽到你講這句話還會說你沒水準。是不是台灣人講這兩句話就是沒水準、而國民黨的人講這兩句話就是有SENSE、有創意、有時尚呢?這是不是一種階級、種族與文化上的歧視啊?還是說,這是國民黨的雙重標準呢?而且,搞個立委總統選舉,不好好談談國家的願景,弄個文宣還得要靠動物出馬,真不知道這場選舉在變什麼把戲。
以前看電視,看新聞,聽說有個叫做余光中的人,好像是個以寫文章維生的人吧!文筆不差,所以他的文章我們課本也有。他總是喜歡跟教育部長互嗆,說教育部長是要消滅美麗中華文化、是讓現在的學生國文程度變差、沒有倫理觀念、沒有教養的罪魁禍首。聽他在跟記者講話時一副溫文儒雅的樣子,好像是位有學養又有道德的好先生。不過這次國民黨的人講粗話連講好幾次,事情也過去好幾天了,都沒聽到余光中老先生出來講句話,維護一下社會善良美好的道德風氣,不曉得他跑到哪裡去了?難道,他也扭傷感冒、憂憤成疾了嗎?我們台灣人,實在看不懂現在是在幹嘛?
Saturday, October 06, 2007
人類學是爛系,人類學是爛系?
人類學是爛系,人類學是爛系?
陳泰穎 數位文化工作者
(台大人類學系大學部1998年班,2002年畢業)
前幾天,直銷業者又再度博得了社會新聞的版面。直銷業在當代台灣社會,其實也不是甚麼新鮮事,雖然成功率不高,倒也不是沒有人因為直銷業而致富。不過這次由於有不少知名大學學生,為了投入直銷產業決定休學,外加還有一位自稱是台大人類學系一年級的休學生,也捲入新聞事件場域的最中心,倒是讓台大人類學系繼卑南文物事件之後,又再度地站上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網路上面,對於該同學與台大人類學系,倒是有不少耐人深省的言論:
「又不是什麼好系 只是前面有台大」「唸台大人類學系不如休學算了 一整各系上一半以上都轉系」「台大除了電資學院 其他都差不多吧」「今天早上看見那女生大聲說他是人類學系 覺得他休學是正確的 真正畢業能找到考古的工作成為考古學家少之又少..... 其實畢業之後還不是轉行去拉保險作直銷或是走其他領域研究 不如高中畢業直接去小七當店員 根本不用唸大學吧....=.=」「人類學是幹麻的阿~跟人類補完計畫有關嗎?」「112人類學系有很屌喔,是第幾志願啊?」「上台大的冷門科系很厲害??連冷門科系都還會被退學 真是垃圾呀~ 這種頭腦去當直銷剛剛好 才不會騙到太多人」「人類學系 我讀這個學系 連說都不敢說勒」「請問一下喔 台大人類學系的分數差不多在哪邊」
基本上,這位投入直銷的年輕人,既然選擇休學之路,也就表示他希望能夠走自己的路,闖出自己的人生,我們也就祝福他吧!不過看完網友這些坦率的言論後,所有還敢自認為是人類學系人的人,大概都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吧!有人為文回嗆敢玲楊,也有人暗自神傷,反應不一而足。
基本上,台灣是一個商業掛帥的社會,我們的經濟從1950年代到70年代的民生輕工業,再到1980年代開始蓬勃發展的IT相關產業,都和貿易息息相關。而劇烈政治變遷與歷史經驗的斷裂,似乎也使得蔣勳先生所企望的「美,是歷史的加法」這句話,難以在這個島國實現。文化,對於我們的社會,似乎也從來不是一個具有一席之地的元素,頂多半席吧!
人類學,基本上就是一門關注人類文化變遷與發展的學術領域。社會文化人類學,透過文獻研究、參與觀察等手段,從我們的社會、或是其他異於己的社會中,發現人類多樣化的行動與思維模式可能性。考古人類學,透過田野考古發掘、室內標本分析,協助我們找回人類過往活動的痕跡。
自從1895年日本殖民政府治下的人類學者來到台灣,這個島嶼就和人類學結下了不解之緣。早期的日本人類學家,隨著殖民政府的腳步,四處踏查原住民。1949年後,日本人類學者留下了台大人類學系離開了,而另一個外來的國民政府,也帶來了屬於自己的人類與考古學者,繼續用著學術的觀點,探索這個島嶼的文化。不過,在1980年代後興起的一片全球去殖民化、解構殖民意識型態的思潮中,和世界各地的同行相較之下,現今台灣的人類學家們,所面臨的反而不是其他地方同行們的道德倫理或是歷史責任困境,反而是被主流社會斥為無用之學,真是不勝唏噓。
猶記得,從前我還是台大人類學系大學生的時候,曾經聽聞過一則關於麥當勞經營策略的八卦,我在一年前也曾經將這則八卦寫在個人的blog上http://blog.yam.com/stardustmemory0083/article/6250692。
如果在1980年代,那些為麥當勞進行評估的台灣人類學家,得出的結論是麥當勞在台灣大有可為,那麼人類學在台灣會比較被人看得起嗎?各個大學中會不會開設「商業人類學」、「人類商業行為分析」、「商業與文化」之類的課程呢?不過,這些畢竟只是What If Questions的事後諸葛。現實是,人類學系的同學們正在徬徨之中,人類學在台灣的公共關係形象正處於暴風之中。
不可諱言,就人類學在台灣(我想在世界各國也是)而言,這確實是一門邊緣之學。文化人類學家常常得離鄉背井到遙遠的部落,和一群從前素未謀面、通常不是主流族群的人們共同生活。考古學家的工作場所,也經常是荒郊野外、千百年前的遺址,在風沙之中向自然討得古人生活的遺留。聽起來,人類學除了滿足我們對異己與悠遠古代的好奇心外,委實是門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好啦~對步調緊湊,希望快快看到實際效益的台灣社會來說,人類學好像還真的是門對國家產業經濟發展沒啥大用的科系,也難怪大家會對人類學系有以上的酷評了。不過,人類學,不管是純研究或是應用領域,難道都真的這麼沒有用處、對「國家社會」毫無貢獻嗎?
人類學者首重的學術立論基礎,便在於全貌觀(Holistic)的追求。我們不僅要學著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也必須要知道別人對各種現象產生不同看法的因由。雖然有時這種全貌觀可能會落到面面俱到反不得、或是沒有自己立場的困境,也可能會被人譏為不敢做決定、冷漠沒熱情之類的評價。不過,能夠多元思考、不死板的分析人才,相信應該能夠在世界上找到他的位置。
隨著國際貿易對台灣經濟發展越形重要,我們也將會和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接觸,這時候文化智商(Cultural Intelligence)對於商務人士的重要性,可能就會越來越高了。文化人類學就是一門強調盡量不以我群觀點出發(僅管有色的眼鏡絕對拿不掉)評判他人的學問,而許多人類學系同學所必經的文化田野實習,也正是一種是否能夠在異文化圈中生存、甚至達成目標的壓力測試。當然,我們去遊學、留學、在公司中外派、去外貿協會人才培訓中心上課,也同樣會得到類似的經歷,只是很貴而已!而對印度、日本、中國、拉美地區的社會文化,人類學知識也能夠提供不少有趣的資料,能夠協助企業擬訂出一套適合於在地的發展策略。舉例來說,台灣企業在中國最為當地人詬病的一點,就是把國民黨軍管訓阿兵哥的手段,原封不動帶去管理當地工廠;結果是造成勞資糾紛、要花大筆金錢打通關節,徒增成本還賠掉公關形象。如果台資企業能夠瞭解中國社會在1950年後的歷史變遷,那麼應該有辦法早點找出一套吸引工人自願投入工作的管理模式,而不是在肉體與精神層面剝削中國勞工。這些微觀但卻重要的行為模式資訊,或許就能夠從人類學家的民族誌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儘管現在是全球化的年代,但是我們和世界越接軌,我們也才理解我們和別人,是有多麼不同。而能夠欣賞、瞭解異文化的人才,相信應該能夠在世界上找到他的位置。
而文化人類學與考古人類學,對於文化創意與授權產業,更是會有相當大的助益。是誰比一般大眾了解、並且有心欣賞哪些非主流的藝術與文化呢?也許這些現在非主流的原住民、或是傳統藝術文化結晶,就是下一個文創與授權產業的明日之星呢!許多感動人心、流傳古遠但卻深埋地底的人類文化遺產,又要靠誰來讓他重現世間呢?是考古學家吧!當初考古學家拼命力保八里十三行遺址,希望和汙水處理廠求得平衡,現在為台北縣帶來全國性知名度與觀光收益的,不正是這個以考古文物為出發的十三行博物館嗎?如果沒有考古學,光是八里汙水處理廠,恐怕不會如今天一般,吸引如此之眾的觀光客吧!
我想對於這篇文章,專注於學術研究之路的人類人,可能還是會認為我的觀點帶有太深的銅臭味、也沒有面對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問題(甚至還是幫兇~)。不過由於學術政治的現實,大部分人類學系的畢業生,確實也無法在學術圈內,尋得教席之位、取得風光的社會地位。大部分的人,也許因為自己的志趣、或是因緣際會、養家活口,最後都還是會離開人類學這個大家庭,到外面去闖天下。人類學系是爛系嗎?是沒有用的學科嗎?不。我個人認為,這是外界朋友們對於人類學在台灣發展歷史的漠視、與對人類學未來可能性的無知,所造成的可悲誤解。
我只是這個社會的一員,並不是甚麼知名或成功人士。但是人類學系所給予我的一切經驗與知識,對我目前為止的人生來說,確實是加分、而非減分,我們這些人類系人在人類學系所度過的時光,會怎麼樣影響我們自己的人生?會怎麼樣影響這個島嶼呢?端看我們自己,能不能認識這個世界運作的方式?能不能去把自己的過去化作未來的資產?而非負債。 是的,我是學人類學的。我也誠摯邀請所有不認識人類學的大家,一起來看看,究竟人類學是不是個爛系!
陳泰穎 數位文化工作者
(台大人類學系大學部1998年班,2002年畢業)
前幾天,直銷業者又再度博得了社會新聞的版面。直銷業在當代台灣社會,其實也不是甚麼新鮮事,雖然成功率不高,倒也不是沒有人因為直銷業而致富。不過這次由於有不少知名大學學生,為了投入直銷產業決定休學,外加還有一位自稱是台大人類學系一年級的休學生,也捲入新聞事件場域的最中心,倒是讓台大人類學系繼卑南文物事件之後,又再度地站上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網路上面,對於該同學與台大人類學系,倒是有不少耐人深省的言論:
「又不是什麼好系 只是前面有台大」「唸台大人類學系不如休學算了 一整各系上一半以上都轉系」「台大除了電資學院 其他都差不多吧」「今天早上看見那女生大聲說他是人類學系 覺得他休學是正確的 真正畢業能找到考古的工作成為考古學家少之又少..... 其實畢業之後還不是轉行去拉保險作直銷或是走其他領域研究 不如高中畢業直接去小七當店員 根本不用唸大學吧....=.=」「人類學是幹麻的阿~跟人類補完計畫有關嗎?」「112人類學系有很屌喔,是第幾志願啊?」「上台大的冷門科系很厲害??連冷門科系都還會被退學 真是垃圾呀~ 這種頭腦去當直銷剛剛好 才不會騙到太多人」「人類學系 我讀這個學系 連說都不敢說勒」「請問一下喔 台大人類學系的分數差不多在哪邊」
基本上,這位投入直銷的年輕人,既然選擇休學之路,也就表示他希望能夠走自己的路,闖出自己的人生,我們也就祝福他吧!不過看完網友這些坦率的言論後,所有還敢自認為是人類學系人的人,大概都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吧!有人為文回嗆敢玲楊,也有人暗自神傷,反應不一而足。
基本上,台灣是一個商業掛帥的社會,我們的經濟從1950年代到70年代的民生輕工業,再到1980年代開始蓬勃發展的IT相關產業,都和貿易息息相關。而劇烈政治變遷與歷史經驗的斷裂,似乎也使得蔣勳先生所企望的「美,是歷史的加法」這句話,難以在這個島國實現。文化,對於我們的社會,似乎也從來不是一個具有一席之地的元素,頂多半席吧!
人類學,基本上就是一門關注人類文化變遷與發展的學術領域。社會文化人類學,透過文獻研究、參與觀察等手段,從我們的社會、或是其他異於己的社會中,發現人類多樣化的行動與思維模式可能性。考古人類學,透過田野考古發掘、室內標本分析,協助我們找回人類過往活動的痕跡。
自從1895年日本殖民政府治下的人類學者來到台灣,這個島嶼就和人類學結下了不解之緣。早期的日本人類學家,隨著殖民政府的腳步,四處踏查原住民。1949年後,日本人類學者留下了台大人類學系離開了,而另一個外來的國民政府,也帶來了屬於自己的人類與考古學者,繼續用著學術的觀點,探索這個島嶼的文化。不過,在1980年代後興起的一片全球去殖民化、解構殖民意識型態的思潮中,和世界各地的同行相較之下,現今台灣的人類學家們,所面臨的反而不是其他地方同行們的道德倫理或是歷史責任困境,反而是被主流社會斥為無用之學,真是不勝唏噓。
猶記得,從前我還是台大人類學系大學生的時候,曾經聽聞過一則關於麥當勞經營策略的八卦,我在一年前也曾經將這則八卦寫在個人的blog上http://blog.yam.com/stardustmemory0083/article/6250692。
如果在1980年代,那些為麥當勞進行評估的台灣人類學家,得出的結論是麥當勞在台灣大有可為,那麼人類學在台灣會比較被人看得起嗎?各個大學中會不會開設「商業人類學」、「人類商業行為分析」、「商業與文化」之類的課程呢?不過,這些畢竟只是What If Questions的事後諸葛。現實是,人類學系的同學們正在徬徨之中,人類學在台灣的公共關係形象正處於暴風之中。
不可諱言,就人類學在台灣(我想在世界各國也是)而言,這確實是一門邊緣之學。文化人類學家常常得離鄉背井到遙遠的部落,和一群從前素未謀面、通常不是主流族群的人們共同生活。考古學家的工作場所,也經常是荒郊野外、千百年前的遺址,在風沙之中向自然討得古人生活的遺留。聽起來,人類學除了滿足我們對異己與悠遠古代的好奇心外,委實是門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好啦~對步調緊湊,希望快快看到實際效益的台灣社會來說,人類學好像還真的是門對國家產業經濟發展沒啥大用的科系,也難怪大家會對人類學系有以上的酷評了。不過,人類學,不管是純研究或是應用領域,難道都真的這麼沒有用處、對「國家社會」毫無貢獻嗎?
人類學者首重的學術立論基礎,便在於全貌觀(Holistic)的追求。我們不僅要學著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也必須要知道別人對各種現象產生不同看法的因由。雖然有時這種全貌觀可能會落到面面俱到反不得、或是沒有自己立場的困境,也可能會被人譏為不敢做決定、冷漠沒熱情之類的評價。不過,能夠多元思考、不死板的分析人才,相信應該能夠在世界上找到他的位置。
隨著國際貿易對台灣經濟發展越形重要,我們也將會和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接觸,這時候文化智商(Cultural Intelligence)對於商務人士的重要性,可能就會越來越高了。文化人類學就是一門強調盡量不以我群觀點出發(僅管有色的眼鏡絕對拿不掉)評判他人的學問,而許多人類學系同學所必經的文化田野實習,也正是一種是否能夠在異文化圈中生存、甚至達成目標的壓力測試。當然,我們去遊學、留學、在公司中外派、去外貿協會人才培訓中心上課,也同樣會得到類似的經歷,只是很貴而已!而對印度、日本、中國、拉美地區的社會文化,人類學知識也能夠提供不少有趣的資料,能夠協助企業擬訂出一套適合於在地的發展策略。舉例來說,台灣企業在中國最為當地人詬病的一點,就是把國民黨軍管訓阿兵哥的手段,原封不動帶去管理當地工廠;結果是造成勞資糾紛、要花大筆金錢打通關節,徒增成本還賠掉公關形象。如果台資企業能夠瞭解中國社會在1950年後的歷史變遷,那麼應該有辦法早點找出一套吸引工人自願投入工作的管理模式,而不是在肉體與精神層面剝削中國勞工。這些微觀但卻重要的行為模式資訊,或許就能夠從人類學家的民族誌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儘管現在是全球化的年代,但是我們和世界越接軌,我們也才理解我們和別人,是有多麼不同。而能夠欣賞、瞭解異文化的人才,相信應該能夠在世界上找到他的位置。
而文化人類學與考古人類學,對於文化創意與授權產業,更是會有相當大的助益。是誰比一般大眾了解、並且有心欣賞哪些非主流的藝術與文化呢?也許這些現在非主流的原住民、或是傳統藝術文化結晶,就是下一個文創與授權產業的明日之星呢!許多感動人心、流傳古遠但卻深埋地底的人類文化遺產,又要靠誰來讓他重現世間呢?是考古學家吧!當初考古學家拼命力保八里十三行遺址,希望和汙水處理廠求得平衡,現在為台北縣帶來全國性知名度與觀光收益的,不正是這個以考古文物為出發的十三行博物館嗎?如果沒有考古學,光是八里汙水處理廠,恐怕不會如今天一般,吸引如此之眾的觀光客吧!
我想對於這篇文章,專注於學術研究之路的人類人,可能還是會認為我的觀點帶有太深的銅臭味、也沒有面對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問題(甚至還是幫兇~)。不過由於學術政治的現實,大部分人類學系的畢業生,確實也無法在學術圈內,尋得教席之位、取得風光的社會地位。大部分的人,也許因為自己的志趣、或是因緣際會、養家活口,最後都還是會離開人類學這個大家庭,到外面去闖天下。人類學系是爛系嗎?是沒有用的學科嗎?不。我個人認為,這是外界朋友們對於人類學在台灣發展歷史的漠視、與對人類學未來可能性的無知,所造成的可悲誤解。
我只是這個社會的一員,並不是甚麼知名或成功人士。但是人類學系所給予我的一切經驗與知識,對我目前為止的人生來說,確實是加分、而非減分,我們這些人類系人在人類學系所度過的時光,會怎麼樣影響我們自己的人生?會怎麼樣影響這個島嶼呢?端看我們自己,能不能認識這個世界運作的方式?能不能去把自己的過去化作未來的資產?而非負債。 是的,我是學人類學的。我也誠摯邀請所有不認識人類學的大家,一起來看看,究竟人類學是不是個爛系!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