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的老爸 黃文雄
那天晚上,新竹市鬧了一場歡天喜地的水災
自來水系統終於修復完成。接著就是爸爸生平最得意的一天。之前幾天爸爸都派了宣傳車向市民宣佈將恢復正常供水,(尤其是二樓以上)久未使用的水龍頭必須關緊。可是經過十幾年缺水,很多市民顯然不相信,那天晚上,新竹市鬧了一場歡天喜地的水災,阿爸也因此出了名,至今還有老輩市民津津樂道。
供水恢復正常以後,改善瓦斯供應,阿爸又申請美援輔助款津貼市民裝設水表和瓦斯表,公用事業管理所從此可以按表收費,提供進一步建設的經費。該所因此變成可以申請貸款的營利單位,人員和車輛都大幅增加。但是,爸爸的成就也正是他的災難的開始。
公共事業管理變成有收入的大單位,所長自然成為很多人眼紅的肥缺。但這一時還不是問題。以爸爸當時的地方聲譽(他在縣與市的成就都是其他縣市參訪觀摩的對象,他在扶輪社的匿名是新竹中學校長辛志平校長特別為他取的希臘海神Poseidon),還沒有人敢動他。麻煩來自:第一,他被迫加入國民黨;第二,「有力人士」都競相想往他的單位安插人員;第三,公用事業管理所人多車多,國民黨縣黨部一到選舉都會向他要人要車要錢(協助報銷)。這些都是他所痛恨的,雖然有時勉強敷衍,但他的「不識相」已經得罪了不少人。
8
叢林裡的「Poseidon」
爸爸的這些困擾,鄒清之縣長任內已有,而在彭瑞鷺接任縣長後更形惡化。事情終於在彭籌劃競選連任時表面化:彭要他負責六百萬元的競選經費。爸爸告訴他,公共事業管理所不是私人公司,他不能這樣做。不但如此,為了前兩期自來水改善工程,公用事業管理所已經負債;當時還在為第三期自來水擴建工程以及第二期瓦斯改善工程的經費傷腦筋。彭瑞鷺聽了當然極不高興。其後阿爸就接到彭身邊的人他「多半做不久所長」的暗示和明示。當時升官調職都有價碼,最低的教員調職也要至少三萬,其他形式的營私舞弊不勝枚舉,選舉將到時,這一切更是變本加厲。在公用事業管理所這個有收入的肥單位,阿爸因為前述特殊因緣當了主管,卻還理直氣壯的不肯合作,而且不合作了七年之餘,還大談十年、十五年計劃,對許多人來講,已經到不可容忍的邊緣。
當時爸爸正在辦理第三期自來水擴建工程。公共工程局來函說,政府只能補助一半,另一半必須向美援會申請貸款,但美援會堅持必須提高水費才願貸款。提高水費案提到縣議會時,馬上變成縣議員耍弄的題目。縣議會決議組成七人小組到各地水廠調查水費。旅行吃喝費用本來應由縣議會支出,卻要公用事業管理所報銷。這些費用竟然還包括到台北觀賞日本歌舞團的表演。怎麼報銷呢?
禍起東牆
一九六四年夏天,我在政大新聞研究所讀書,當時已經拿到美國大學獎學金,正在準備出國。那一天突然接到家裡拍來的電報,說爸爸被不明身份的人士用吉普車帶走。我極為驚訝,因為阿爸是最不「政治」的人,而且如果是政治事件,抓的人應該是我。我和當時讀政大政治所的謝聰敏來往密切,跟他去見過彭明敏教授,雖未直接參與,卻知道他在全國各地「擦火柴」,串連反蔣人士。而我自己也和僑生中有左派背景的人有些來往。如果不是政治事件,究竟是什麼?
趕回新竹家裡後,才知道調查局的人到公用事業管理所搜索,沒幾分鐘就找到一堆單據,並把爸爸帶走。那時調查局(當然包括各地的調查站)還極為神秘,而這種神秘又加強了它的震懾威嚇作用。我努力找人詢問,以拼湊出事情的輪廓,但肯說話的人不多,有些甚至不敢和我見面。拜託台北政大朋友的家長(政大有不少黨國人士的子弟)向調查局要求和阿爸見面,一時也沒有結果。
來自警總的司法黃牛
這段時間相當讓我困擾的是司法黃牛。我趕回新竹那晚,就已經有人上門招攬,其後至少應付了七批。我雖然不想用他們,卻知道不能得罪他們。這時我已經知道阿爸的事不是政治事件,如果起訴,應在新竹。這些人渣中有些人顯然真正掌握有力的特殊關係,即使不用他們,也不能激怒他們。應付他們的經驗必須找時間用類似小說的方式寫出來,才能傳神。但其中兩人卻必須提一下。
這兩人自稱在警總任職。他們邀我吃飯(意即要我請客)。我想看看是否能從他們口中多問出些蛛絲馬跡,就和他們見面。見面後才知道他們有興趣的是前文所說阿爸發現的「日軍寶藏」。他們拿出當年的晚報頭條剪報,千方百計想從我口中套出阿爸究竟私藏了多少。意思是:如果和他們分享,可以保証阿爸沒事。我告訴他們,所謂寶藏其實是水管之類的建材,並不是他們所想的黃金之類,但他們顯然不相信。我不確知他們是否真是警總的人,但其中一人確實拿証件給我看,只是遮住名字。這兩人纏擾了我好幾次(有一次還多帶來一個「上級」助陣),大概是因為沒有結果才放棄了。
制度性犯法的操控迫害手段
隨著時間流逝,緊張的氣氛減低,漸漸有人(尤其是一向崇拜尊敬阿爸的人)敢講話,我才能大致拼出事情的輪廓。事情出在縣議會七人小組吃喝玩樂(包括觀看日本歌舞團)的「變相報銷」。變相報銷是國民黨統治最虛偽的產品之一。例如那時中央有許多「節儉」的規定,像地方接待中央訪視大員只能有幾菜幾湯之類。只有頭殼壞去的人才會真正幾菜幾湯地招待。報銷時自然只能挪用其他經費項目。這已經成為例行公事,有其標準作業程序:業務人員編好文件,主任秘書就可代主管蓋章批可。阿爸專心工程事務,自然更是如此。
技術上這當然是犯法,但這種結構性犯法卻是國民黨一黨專政的操控手段之一。如果誰被看不順眼,就可以選擇性的依法執法,找他開刀。例如阿爸的確有一次(在推託數年之後)被迫「為了黨」替國民黨縣黨部報銷,但卻沒人揭發,出事(以及調查局能查出)的,反而是議會七人小組的帳單,而調查人員很方便的幾分鐘內就搜索到,也非常耐人尋味。還有,這不是什麼大案件,但調查站卻擺出大陣仗,然後又神神秘秘地把阿爸拘留經月,更加令人費解。
阿爸的同事和友人根據其他消息和徵象,有一個判斷:這事由縣長彭瑞鷺的楊姓秘書串通爸爸的江姓秘書設計。其後則有前所述爸爸久居「肥差」卻不肯合作的背景:不只有人想取阿爸而代之,更有人想安插自己人以取代阿爸,以「收復失土」。這個判斷應屬合理,因為開始有人間接傳話說,如果爸爸願意自動辭職,便可以不起訴或判無罪。事後証明爸爸的牛脾氣救了他:他拒絕認罪,更拒絕辭職。
代價高昂的沉冤得雪
最後的結果是爸爸被移送看守所並起訴。第一審雖然判一年六個月有期徒刑,上訴高等法院後還是被判無罪。(律師和必要的打點費,卻也使家裡負了債。在美國的我有幾年在寄回一半獎學金之外,還要兼差打工,國內的阿母跟弟妹自然更是倍加艱苦)。雖然沉冤最後得雪,爸爸在纏訟經年之後,對建設故鄉第一次心灰意懶,當然更不願在彭瑞鷺主政的縣政府做事。復職後他象徵地工作了幾天,便辭職不幹,應吳火獅先生之請,到大台北瓦斯公司擔任工務經理。
我將永遠記得一九六四年八月底那一天。經過台北的朋友請託後,我去調查站看他,他老淚縱橫地談了家裡和我將出國的事後,竟然要我一定要安排公共事業管理所的某位技術幹部來看他,因為他對第三期自來水擴建工程有一些可能可以省錢省時的新想法。我當時心裡有幾分生氣、幾分啼笑皆非,但更多的是難以抑制的敬佩。我這老爸對建設的狂熱,在精神上和風格上,簡直和建築烏山頭水庫的八田與一「有拚」。
思念和責任
因為篇幅有限,也因為尊重爸爸以建設自傲的志業,我只想寫到這裡。我出國後,尤其是我刺蔣後的爸爸,又是另外一個故事,必須等他日再寫。顯然是因為早年公而忘私而對阿母所累積的歉咎,退休後他對阿母照顧得無微不至。阿母逝世後,他日夜思念。九年前中風後,「轉去」老家新竹之外,常常吵著要的就是去找はるこ(阿母小名)。我不知道爸爸彌留時腦中出現的是什麼畫面。我希望那是我八歲時的那個早晨:在銅鑼圈的山頂上,他在晨曦裡指點江山,告訴我他參與設計的那條水圳怎麼過溪爬山。只是阿母也應該在影像裡:爸爸一隻手像那天一樣放在我的左肩,另一手就擺在阿母的腰上。
我也希望他彌留時已經忘了他所遭受的不公迫害,因為那應該是我們所有生者所須面對的問題:怎麼大幅改變國民黨帶來的「做事方式」,讓清廉和敬業這兩項普世性的價值實踐,不但不會受到懲罰,而且成為建設台灣時無需思索、不必張揚的第二本能(second instincts),就像爸爸-以及他即將為社會所遺忘的許多同輩-一生所為所展現的一樣。
Thursday, May 17, 2007
Tuesday, May 15, 2007
刺客的老爸(上)
黃文雄
阿母往生十年後,爸爸終於在五月三日凌晨「轉去」了。十年前我寫了一篇「刺客的阿母」紀念阿母去世(見附錄),現在也想寫一篇紀念爸爸。除了個人的懷念,作為台灣現代史的一個切片,爸爸九十二年的一生橫跨日據時期和蔣據時期,許多經歷(例如一度蒙冤入監被囚)也頗有可記之處。
爸爸在一九一五年出生於新竹頭前溪邊舊社附近的湳雅。阿公種田並兼業土水師父,尤其以策灶出名,連中部地區也不時有人聞名聘請。阿媽是一位只有開拓墾荒社區(新竹開發較晚)才容易看到的堅強女性。她生了十多個孩子,都是自己接生的;生產後不過幾天,就又回到田裡工作。阿公和阿媽的影響不只可見於爸爸後來的土木與水利工程師生涯,也可見於他一生工作狂式的風格。
殖民統治與台灣現代化的糾纏
阿公一向痛恨日本殖民者,但是當時日本殖民政府推行國民教育,還是不得不讓爸爸去新竹第二公學校(後來的北門國小)讀「狗仔書」。家裡農事繁重,爸爸下課後都是直接走到家裡「田頭」,脫下制服摺疊好放在田邊,就下田做農。但他書還是讀得很好,六年都是第一名的班長。也就是因為他書讀得太好,在他快畢業時,民族主義與現代化、傳統與現代、以及殖民統治與台灣現代化的糾纏,就顯現出來了。
偷偷去台北考台灣工商學校
很多師長朋友都覺得爸爸如果不再繼續求學,就太可惜了,可是阿公卻不會容許。結果是一位朋友給了他五塊錢,讓他可以偷偷去台北考台灣工商學校。爸爸當然考上了。既成的事實加上朋友動員長輩勸說,再加上公學校的日本校長穿著文官服掛著佩劍親自下鄉「拜訪」阿公,才使阿公終於讓步。
取得文官資格
台灣工商學校(後來的開南)是那時日本培養台灣中初級工商幹部的一家學校,訓練極為嚴格務實。像爸爸所讀的工科土木分科,就教工程計算所不可少的微積分,這是今天的我們所難以想像的。爸爸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到金瓜石礦公司工作一年,很快就被找回新竹州(轄區涵蓋今天的桃竹苗)服務。他從水利工程「技手」做起,因為表現優異,不到兩年就取得可以穿文官服的文官資格,那時新竹只有少數台籍文官,而爸爸當年才不過二十一歲。
這件事對阿爸有很大的影響。雖然超越殖民意識的程度不一,當時日本技術官員中,的確有不少具有近乎宗教狂熱的現代化推行者。他們在尋找幹部,敢用人唯才,既是長官,又是要求嚴格的老師。阿爸從此感染了他們的狂熱,加入了他們的現代化部隊。
內公館的大小姐嫁給一個農夫兼土水師父的兒子
也就是這個時候,爸爸認識了阿母。經過一段當時算是很現代的交往(例如他到阿母上班的地方等她下班,陪她散步回家),由共同的老師林玉音先生做媒人,他們結婚了。當時(一九三六年)爸爸二十二歲,阿母十八歲。這段婚姻之所以可能,也反映了時代的變化。阿母是新竹「內公館」林占梅後代林家平的大女兒。「內公館」的林家和北門外「外公館」的鄭家(鄭欽仁教授就是來自鄭家),是新竹的兩大家族。這時林家雖已衰敗,還是住在西大路上最大的西式洋房裡。內公館的大小姐會在第一信用合作社工作,並且嫁給一個農夫兼土水師父的兒子,正好反映了當時社會結構的變化。
此後的九年,阿爸繼續投入透過水利建設,把台灣現代化的「使命」,足跡遍及今天的桃竹苗。家裡的照片簿裡有些他穿著文官服的照片,但在照片中和記憶裡,更多的是他和他的長官和部屬穿著綁腿爬山涉水的影像,以及他辦公室裡堆積如山卻井然有序的設計圖和測量資料。即使在他晚年,當弟弟開車去鄉下遊玩時,他還可以指出一般人不知道的鄉間小路,當然還有對路上各種工程的評語:這裡本來計畫怎樣,那裡應該怎樣,才算合格。(爸爸終其一生,始終不能瞭解,為甚麼國民黨來台以後的台灣,最簡單的馬路也舖不好。)
會爬山越溪的水圳
小時候的我還以為爸爸的狂熱就是工作的常態:經常出差,日夜從公,永遠曬得黑黑的,吃飯時還會抽出永遠隨身的計算尺和筆記簿來。但後來也隱約明白了阿爸的「使命感」。例如二戰後期,爸爸在苗栗銅鑼圈監工,有一陣子家裡也搬過去躲避空襲。他所監工的是他也參與設計的一項水利工程:利用高度落差,讓水下山,過溪又爬山,以灌溉本來只能種茶的旱田。
雖然是八歲時的事,我還清清楚楚的記得很多小事。例如,無論走到哪裡,都有村人介紹我是「那個讓水爬山過溪的耀輝仙的大公子」。又例如有一天,爸爸帶我爬到一處山頂,在晨曦裡指點江山,告訴我這項工程的原理。這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影像,也是生平第一次感覺世間有某種類似「昇華」的東西。這同時也是我第一次忘了為阿母感受的不平:爸爸是個「模範」丈夫,每月領到薪水,原封交給阿母,再要些零用錢,其他諸事就交給阿母,自己專心做他的工程去了。
石門水庫:從日據轉到蔣據時期
一九四五年台灣由日據改為蔣據,對爸來講,是個困難的轉變。沒什麼政治頭腦的他,簡單地以為「重歸祖國」後,他這個「技術者」可以更有發揮的空間。但他很快的就失望了。那時新竹州改為新竹縣,新竹市改為省轄市,縣政府(含桃竹苗)搬到桃園,他在建設局水利課工作,負責督導全縣八個水利組合(後來的水利委員會)。記得有一天,他臉色鐵青的回到家裡,坐到屋角不肯講話,好像還摔了東西。
4 經過阿母的婉轉探問,原因才浮出來。原來局裡被安插進來一些缺少專業的「野蠻人」,其中一個標準的中國官僚,為了開闢和裝飾同時可以喝茶看報的會客室,竟然把工程檔案搬到受風吹雨打的走廊。其他的國民黨官僚作風阿爸還能勉強忍受,這件事對他來講卻是件不可原諒的「野蠻」行為:那些檔案他和同事長年累月登山涉水蒐集來的,不是一般等因奉的公文。更糟的是他找上司抗議所得的結果,竟然是某種讓他不能瞭解的和稀泥和被「記點」的可能。這裡顯然有著不同文化和不同發展階段的衝突。
石門水庫的先驅作業
那一陣,爸爸生平第一次長期的情緒低沈,但是他還是四處奔波調查各水利工程的受損狀況,擬定計畫向上級政府申請補助,努力進行修護工作。讓他多少走出陰霾的是當時的水利局長章錫綬。章是個識貨的人,偶然從工程計畫看出爸爸的能力經驗後,簡直纏上了爸爸。這可以從阿爸所擔任的工作看出來。除了本來就是全縣各水利委員會的總督導,他還兼桃園大圳的土務課長。在美援計畫下,章錫綬成立了水利局桃園工程處時,爸爸又被拉去兼工務課長。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主委陳誠、工務組長章錫綬)成立,水壩的美國設計人員所要求的資料,章也要爸爸負責提供。不但如此,水庫完成後,將有餘水。如果從楊梅開一條水路,將可灌溉湖口、新豐一帶的看天田。在因此所設立的湖口工程處,爸爸也兼了工務課長。因為身兼這許多職務,他還有一部專用的吉普車。
「我就是學不會現在的做事方式」
這麼多工作在那個電話稀少、沒有電腦的時代究竟是怎麼做的?我只記得那幾年家人很少看到他,也知道他除了開車到處跑之外,還利用日本人留下的、極為綿密的桃園大圳電話聯絡系統。此外就只能依賴想像了:官方的台灣戰後水利史當然不會去記載阿爸這一層次的人在幕後所做的「克難」苦工。
然而,儘管章錫綬給了爸爸機會(或說過度「剝削」了他),他最後還是離開了。心力交瘁是部份原因,但最主要還是蔣據時期帶來的新的「做事方式」。美援所支持的這些水利工程帶來的利益太大了,位置不高不低的他卡在中間,必須應付許多無關工程專業的壓力。這是他所無法習慣的;他懷念日據時期那種單純的「技術者」的日子,以及那時期比較「清氣」的現代化使命感。他辭職的時候,章找他去罵了一頓,還說了一套「機器必須滑潤才能轉動」的道理。爸爸說,雖然他相當欣賞章,他的回答是:「非常失禮,但是我就是學不會現在的做事方式。」
爸爸的選擇是到私人的建國營造廠擔任總工程師。建國的老板陳金灶先生找了他幾十次,阿爸最後答應的條件是,他可以不管技術之外的任何事情。這裡當然也有經濟的考慮,當時的公務員待遇太低了,低得簡直要逼人尋找各式各樣的「外快」。私人企業就好得多;我們這個小家庭還第一次有了自己買的房子。但爸爸的「建設狂」是他的宿命,不到三年(一九五四年),他又應召重回公務體系。
應召重回公務體系
這事起於同鄉鄭雅軒先生,當時是新竹市長。因為附近有空軍基地,二戰時新竹被轟炸得很厲害。道路破壞、排水溝淤積、路燈不亮…那時政府財政不佳,連公務員的薪水都常常發不出來,遑論建設經費。殘破的市容和機能就這樣拖了快十年,其間新竹還從省轄市被降為縣轄市。鄭市長「建設故鄉」的說詞打動了爸爸,答應犧牲收入,重下火坑,主持新竹市的土木建設,雖然他明白他所管轄部門只有技士、雇員、電工、事務和工友各一人,連他只有六人。
新竹市是有名的風城,道路不修,不但行走不便,風來時更是飛沙滿天,非緊閉窗戶不可,排水溝也淤積而形同廢物,火災時救火還會抽不到水。爸爸雖然是「技術者」,卻不乏想像力。他組織了義工隊,又沿道路說服居民出資一半,政府輔助一半,逐段舖路,種植樹木。舖過的路段起了示範作用,未舖的路段上居民起而仿傚。就這樣舖設了兩百多條道路。所需的費用真正的用「克難」解決,例如他買了一輛卡車,所需的沙石就由義工隊出力,到市郊的頭前溪採取,這種先這一段後那一段的舖路方式,一時傳為奇談。他就用這類「怪招」,在三年內讓新竹變成一個比較像樣的城市。
「建設狂」背後的偉大女性
這類的基本城市機能逐步恢復後,爸爸開始更大的計劃。例如從西大路末端建築一條到古奇峰,希望最後能把古奇峰、十八尖山和青草湖連成一個市民遊憩的觀光區。我自己的第一份高中暑假打工就和這個計劃有關:不是到市公所上班,而是和工人(很多是榮民)一起修策這條路。(這是非常勞筋傷背的勞動,若不是事關爸爸的面子,我多半不會做完整個暑假)。
這三年多裡,家裡已經有五個孩子,生活費外還有學費,經濟非常拮据。阿母在家事之外不得不開始替人家做衣服來補貼收入。
台灣夏季長,單單是用木炭燒熱的舊式熨斗就是汗流浹背的辛苦工作(我知道,因為我常是衣料折邊之後負責「熨邊」的小助理),這份額外的工作對她後來的健康有很壞的影響。這段時間,不時有私人營造廠來挖角,但阿爸都拒絕了,他不但是一個「技術者」,而且還是一個「建設狂」,這是我對爸爸的尊敬和佩服,永遠參雜著對阿母的不忍和同情的原因。
為鄒縣長兌現競選支票
阿爸的「十年計劃」執行了三年多的時候,鄒滌之當選了新竹縣長。選舉時前議長鄭玉田先生替鄒他想出一條很有吸引力的政見,也就是要讓新竹的自來水供水恢復正常。戰時的盟軍轟炸破壞了自來水系統,政府又無力無能修復。當時一個常見的現象是,市民競相在水龍頭附近挖深洞,把水管儘量彎低,以爭取供水。地面如此,二樓以上的水龍頭更已空置十餘年。這個政見為鄒縣長拉到極多選票,但是,怎麼兌現這張支票?
鄭玉田先生向鄒縣長建議請在建設上已經小有聲名的阿爸來承擔這個工作。謀定之後,鄒縣長向鄭雅軒市長要人,他自己則來說服爸爸。阿爸因為他的「十年計劃」尚未完成而猶豫過,但還是答應了。在某一意義上,鄭市長恐怕是樂於讓他離開的。爸爸的部門不斷向前衝,對他和其他部門不無壓力,但這還是對市長整體來講有利。另一些事則不然。例如新竹有不少老中央民代、老將軍和其他特權人物。阿爸舖路的時候,有些人會要求特別服務,例如「順便」舖舖他們家的巷道或車道之類。在他們的國民黨文化裡,這不過是小事一件,但阿爸當然不肯賣帳,而且還拒絕得不是很婉轉,結果壓力當然是轉到鄭市長身上,讓他在他們和阿爸之間很難做人。
十八尖山的日軍寶藏
一九五七年開始,爸爸在縣政府的新職是主管自來水和瓦斯的公用事業管理所。自來水問題十多年不能解決,可以想見這個單位需要多少整頓,而二戰後經費短絀更是一個問題。他開始一面整頓所務,一面全面徹底檢查全市的供水系統,另一面思索經費短絀下解決問題的另類「奇招」。他的奇招如下:他偶然發現,現今科學園區附近在日據時代有一個海軍訓練中心,設有一個人工湖以訓練水手操舟。
該中心戰事前曾有擴充的計劃,因為後來盟軍轟炸而中止。
會不會有什麼建材留下來呢?一經實地調查,爸爸果然在附近地下以及十八尖山的山洞裡挖出大批水管、油管之類的建材。
這件事當時被民族晚報(或大華晚報?)聳動化為頭條的「十八尖山發現日軍寶藏」新聞。「寶藏」雖然解決了建材問題,卻也帶來了不少麻煩,很多人都想分一杯羹,甚至故意找記者寫新聞說爸爸私吞「寶藏」。這件事後文將另有敘述。那時幸虧鄒縣長有軍方背景,也知道恢復供水對他自己政績的重要,爸爸還是能全心進行修竣工程,從水源頭前溪開始,一路往市內修。
阿母往生十年後,爸爸終於在五月三日凌晨「轉去」了。十年前我寫了一篇「刺客的阿母」紀念阿母去世(見附錄),現在也想寫一篇紀念爸爸。除了個人的懷念,作為台灣現代史的一個切片,爸爸九十二年的一生橫跨日據時期和蔣據時期,許多經歷(例如一度蒙冤入監被囚)也頗有可記之處。
爸爸在一九一五年出生於新竹頭前溪邊舊社附近的湳雅。阿公種田並兼業土水師父,尤其以策灶出名,連中部地區也不時有人聞名聘請。阿媽是一位只有開拓墾荒社區(新竹開發較晚)才容易看到的堅強女性。她生了十多個孩子,都是自己接生的;生產後不過幾天,就又回到田裡工作。阿公和阿媽的影響不只可見於爸爸後來的土木與水利工程師生涯,也可見於他一生工作狂式的風格。
殖民統治與台灣現代化的糾纏
阿公一向痛恨日本殖民者,但是當時日本殖民政府推行國民教育,還是不得不讓爸爸去新竹第二公學校(後來的北門國小)讀「狗仔書」。家裡農事繁重,爸爸下課後都是直接走到家裡「田頭」,脫下制服摺疊好放在田邊,就下田做農。但他書還是讀得很好,六年都是第一名的班長。也就是因為他書讀得太好,在他快畢業時,民族主義與現代化、傳統與現代、以及殖民統治與台灣現代化的糾纏,就顯現出來了。
偷偷去台北考台灣工商學校
很多師長朋友都覺得爸爸如果不再繼續求學,就太可惜了,可是阿公卻不會容許。結果是一位朋友給了他五塊錢,讓他可以偷偷去台北考台灣工商學校。爸爸當然考上了。既成的事實加上朋友動員長輩勸說,再加上公學校的日本校長穿著文官服掛著佩劍親自下鄉「拜訪」阿公,才使阿公終於讓步。
取得文官資格
台灣工商學校(後來的開南)是那時日本培養台灣中初級工商幹部的一家學校,訓練極為嚴格務實。像爸爸所讀的工科土木分科,就教工程計算所不可少的微積分,這是今天的我們所難以想像的。爸爸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到金瓜石礦公司工作一年,很快就被找回新竹州(轄區涵蓋今天的桃竹苗)服務。他從水利工程「技手」做起,因為表現優異,不到兩年就取得可以穿文官服的文官資格,那時新竹只有少數台籍文官,而爸爸當年才不過二十一歲。
這件事對阿爸有很大的影響。雖然超越殖民意識的程度不一,當時日本技術官員中,的確有不少具有近乎宗教狂熱的現代化推行者。他們在尋找幹部,敢用人唯才,既是長官,又是要求嚴格的老師。阿爸從此感染了他們的狂熱,加入了他們的現代化部隊。
內公館的大小姐嫁給一個農夫兼土水師父的兒子
也就是這個時候,爸爸認識了阿母。經過一段當時算是很現代的交往(例如他到阿母上班的地方等她下班,陪她散步回家),由共同的老師林玉音先生做媒人,他們結婚了。當時(一九三六年)爸爸二十二歲,阿母十八歲。這段婚姻之所以可能,也反映了時代的變化。阿母是新竹「內公館」林占梅後代林家平的大女兒。「內公館」的林家和北門外「外公館」的鄭家(鄭欽仁教授就是來自鄭家),是新竹的兩大家族。這時林家雖已衰敗,還是住在西大路上最大的西式洋房裡。內公館的大小姐會在第一信用合作社工作,並且嫁給一個農夫兼土水師父的兒子,正好反映了當時社會結構的變化。
此後的九年,阿爸繼續投入透過水利建設,把台灣現代化的「使命」,足跡遍及今天的桃竹苗。家裡的照片簿裡有些他穿著文官服的照片,但在照片中和記憶裡,更多的是他和他的長官和部屬穿著綁腿爬山涉水的影像,以及他辦公室裡堆積如山卻井然有序的設計圖和測量資料。即使在他晚年,當弟弟開車去鄉下遊玩時,他還可以指出一般人不知道的鄉間小路,當然還有對路上各種工程的評語:這裡本來計畫怎樣,那裡應該怎樣,才算合格。(爸爸終其一生,始終不能瞭解,為甚麼國民黨來台以後的台灣,最簡單的馬路也舖不好。)
會爬山越溪的水圳
小時候的我還以為爸爸的狂熱就是工作的常態:經常出差,日夜從公,永遠曬得黑黑的,吃飯時還會抽出永遠隨身的計算尺和筆記簿來。但後來也隱約明白了阿爸的「使命感」。例如二戰後期,爸爸在苗栗銅鑼圈監工,有一陣子家裡也搬過去躲避空襲。他所監工的是他也參與設計的一項水利工程:利用高度落差,讓水下山,過溪又爬山,以灌溉本來只能種茶的旱田。
雖然是八歲時的事,我還清清楚楚的記得很多小事。例如,無論走到哪裡,都有村人介紹我是「那個讓水爬山過溪的耀輝仙的大公子」。又例如有一天,爸爸帶我爬到一處山頂,在晨曦裡指點江山,告訴我這項工程的原理。這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影像,也是生平第一次感覺世間有某種類似「昇華」的東西。這同時也是我第一次忘了為阿母感受的不平:爸爸是個「模範」丈夫,每月領到薪水,原封交給阿母,再要些零用錢,其他諸事就交給阿母,自己專心做他的工程去了。
石門水庫:從日據轉到蔣據時期
一九四五年台灣由日據改為蔣據,對爸來講,是個困難的轉變。沒什麼政治頭腦的他,簡單地以為「重歸祖國」後,他這個「技術者」可以更有發揮的空間。但他很快的就失望了。那時新竹州改為新竹縣,新竹市改為省轄市,縣政府(含桃竹苗)搬到桃園,他在建設局水利課工作,負責督導全縣八個水利組合(後來的水利委員會)。記得有一天,他臉色鐵青的回到家裡,坐到屋角不肯講話,好像還摔了東西。
4 經過阿母的婉轉探問,原因才浮出來。原來局裡被安插進來一些缺少專業的「野蠻人」,其中一個標準的中國官僚,為了開闢和裝飾同時可以喝茶看報的會客室,竟然把工程檔案搬到受風吹雨打的走廊。其他的國民黨官僚作風阿爸還能勉強忍受,這件事對他來講卻是件不可原諒的「野蠻」行為:那些檔案他和同事長年累月登山涉水蒐集來的,不是一般等因奉的公文。更糟的是他找上司抗議所得的結果,竟然是某種讓他不能瞭解的和稀泥和被「記點」的可能。這裡顯然有著不同文化和不同發展階段的衝突。
石門水庫的先驅作業
那一陣,爸爸生平第一次長期的情緒低沈,但是他還是四處奔波調查各水利工程的受損狀況,擬定計畫向上級政府申請補助,努力進行修護工作。讓他多少走出陰霾的是當時的水利局長章錫綬。章是個識貨的人,偶然從工程計畫看出爸爸的能力經驗後,簡直纏上了爸爸。這可以從阿爸所擔任的工作看出來。除了本來就是全縣各水利委員會的總督導,他還兼桃園大圳的土務課長。在美援計畫下,章錫綬成立了水利局桃園工程處時,爸爸又被拉去兼工務課長。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主委陳誠、工務組長章錫綬)成立,水壩的美國設計人員所要求的資料,章也要爸爸負責提供。不但如此,水庫完成後,將有餘水。如果從楊梅開一條水路,將可灌溉湖口、新豐一帶的看天田。在因此所設立的湖口工程處,爸爸也兼了工務課長。因為身兼這許多職務,他還有一部專用的吉普車。
「我就是學不會現在的做事方式」
這麼多工作在那個電話稀少、沒有電腦的時代究竟是怎麼做的?我只記得那幾年家人很少看到他,也知道他除了開車到處跑之外,還利用日本人留下的、極為綿密的桃園大圳電話聯絡系統。此外就只能依賴想像了:官方的台灣戰後水利史當然不會去記載阿爸這一層次的人在幕後所做的「克難」苦工。
然而,儘管章錫綬給了爸爸機會(或說過度「剝削」了他),他最後還是離開了。心力交瘁是部份原因,但最主要還是蔣據時期帶來的新的「做事方式」。美援所支持的這些水利工程帶來的利益太大了,位置不高不低的他卡在中間,必須應付許多無關工程專業的壓力。這是他所無法習慣的;他懷念日據時期那種單純的「技術者」的日子,以及那時期比較「清氣」的現代化使命感。他辭職的時候,章找他去罵了一頓,還說了一套「機器必須滑潤才能轉動」的道理。爸爸說,雖然他相當欣賞章,他的回答是:「非常失禮,但是我就是學不會現在的做事方式。」
爸爸的選擇是到私人的建國營造廠擔任總工程師。建國的老板陳金灶先生找了他幾十次,阿爸最後答應的條件是,他可以不管技術之外的任何事情。這裡當然也有經濟的考慮,當時的公務員待遇太低了,低得簡直要逼人尋找各式各樣的「外快」。私人企業就好得多;我們這個小家庭還第一次有了自己買的房子。但爸爸的「建設狂」是他的宿命,不到三年(一九五四年),他又應召重回公務體系。
應召重回公務體系
這事起於同鄉鄭雅軒先生,當時是新竹市長。因為附近有空軍基地,二戰時新竹被轟炸得很厲害。道路破壞、排水溝淤積、路燈不亮…那時政府財政不佳,連公務員的薪水都常常發不出來,遑論建設經費。殘破的市容和機能就這樣拖了快十年,其間新竹還從省轄市被降為縣轄市。鄭市長「建設故鄉」的說詞打動了爸爸,答應犧牲收入,重下火坑,主持新竹市的土木建設,雖然他明白他所管轄部門只有技士、雇員、電工、事務和工友各一人,連他只有六人。
新竹市是有名的風城,道路不修,不但行走不便,風來時更是飛沙滿天,非緊閉窗戶不可,排水溝也淤積而形同廢物,火災時救火還會抽不到水。爸爸雖然是「技術者」,卻不乏想像力。他組織了義工隊,又沿道路說服居民出資一半,政府輔助一半,逐段舖路,種植樹木。舖過的路段起了示範作用,未舖的路段上居民起而仿傚。就這樣舖設了兩百多條道路。所需的費用真正的用「克難」解決,例如他買了一輛卡車,所需的沙石就由義工隊出力,到市郊的頭前溪採取,這種先這一段後那一段的舖路方式,一時傳為奇談。他就用這類「怪招」,在三年內讓新竹變成一個比較像樣的城市。
「建設狂」背後的偉大女性
這類的基本城市機能逐步恢復後,爸爸開始更大的計劃。例如從西大路末端建築一條到古奇峰,希望最後能把古奇峰、十八尖山和青草湖連成一個市民遊憩的觀光區。我自己的第一份高中暑假打工就和這個計劃有關:不是到市公所上班,而是和工人(很多是榮民)一起修策這條路。(這是非常勞筋傷背的勞動,若不是事關爸爸的面子,我多半不會做完整個暑假)。
這三年多裡,家裡已經有五個孩子,生活費外還有學費,經濟非常拮据。阿母在家事之外不得不開始替人家做衣服來補貼收入。
台灣夏季長,單單是用木炭燒熱的舊式熨斗就是汗流浹背的辛苦工作(我知道,因為我常是衣料折邊之後負責「熨邊」的小助理),這份額外的工作對她後來的健康有很壞的影響。這段時間,不時有私人營造廠來挖角,但阿爸都拒絕了,他不但是一個「技術者」,而且還是一個「建設狂」,這是我對爸爸的尊敬和佩服,永遠參雜著對阿母的不忍和同情的原因。
為鄒縣長兌現競選支票
阿爸的「十年計劃」執行了三年多的時候,鄒滌之當選了新竹縣長。選舉時前議長鄭玉田先生替鄒他想出一條很有吸引力的政見,也就是要讓新竹的自來水供水恢復正常。戰時的盟軍轟炸破壞了自來水系統,政府又無力無能修復。當時一個常見的現象是,市民競相在水龍頭附近挖深洞,把水管儘量彎低,以爭取供水。地面如此,二樓以上的水龍頭更已空置十餘年。這個政見為鄒縣長拉到極多選票,但是,怎麼兌現這張支票?
鄭玉田先生向鄒縣長建議請在建設上已經小有聲名的阿爸來承擔這個工作。謀定之後,鄒縣長向鄭雅軒市長要人,他自己則來說服爸爸。阿爸因為他的「十年計劃」尚未完成而猶豫過,但還是答應了。在某一意義上,鄭市長恐怕是樂於讓他離開的。爸爸的部門不斷向前衝,對他和其他部門不無壓力,但這還是對市長整體來講有利。另一些事則不然。例如新竹有不少老中央民代、老將軍和其他特權人物。阿爸舖路的時候,有些人會要求特別服務,例如「順便」舖舖他們家的巷道或車道之類。在他們的國民黨文化裡,這不過是小事一件,但阿爸當然不肯賣帳,而且還拒絕得不是很婉轉,結果壓力當然是轉到鄭市長身上,讓他在他們和阿爸之間很難做人。
十八尖山的日軍寶藏
一九五七年開始,爸爸在縣政府的新職是主管自來水和瓦斯的公用事業管理所。自來水問題十多年不能解決,可以想見這個單位需要多少整頓,而二戰後經費短絀更是一個問題。他開始一面整頓所務,一面全面徹底檢查全市的供水系統,另一面思索經費短絀下解決問題的另類「奇招」。他的奇招如下:他偶然發現,現今科學園區附近在日據時代有一個海軍訓練中心,設有一個人工湖以訓練水手操舟。
該中心戰事前曾有擴充的計劃,因為後來盟軍轟炸而中止。
會不會有什麼建材留下來呢?一經實地調查,爸爸果然在附近地下以及十八尖山的山洞裡挖出大批水管、油管之類的建材。
這件事當時被民族晚報(或大華晚報?)聳動化為頭條的「十八尖山發現日軍寶藏」新聞。「寶藏」雖然解決了建材問題,卻也帶來了不少麻煩,很多人都想分一杯羹,甚至故意找記者寫新聞說爸爸私吞「寶藏」。這件事後文將另有敘述。那時幸虧鄒縣長有軍方背景,也知道恢復供水對他自己政績的重要,爸爸還是能全心進行修竣工程,從水源頭前溪開始,一路往市內修。
Saturday, May 12, 2007
Battle Stars 戰星
Battle Stars 戰星
Battle Stars(戰星)是美國海軍與海軍陸戰隊,為了計算戰績與功勳所設下的制度。每一次獨立的軍事行動(Operation),都會被視為一顆戰星。一位士兵,或是一艘船艦,如果擁有越多的戰星,就代表這位士兵或是船艦在戰爭中存活得越久,戰歷豐富,也越有可能擁有輝煌的戰績。如果想要知道”正經”的Battle Stars資訊,請參看http://www.ibiblio.org/hyperwar/USN/ships/dafs/BattleStars.html。
今天在師大,因為偶然的話題,所以忍不住想把我那部已經跟了我六年的Jackson的Battle Stars計算一下。如果載了一個人,就算是有一顆戰星的話,那麼Jackson的Battle Stars計算結果如下。
非常確定曾經載過的乘客:爸、媽、姊、張琛、欣諭、思儀、美美、怡親、舒帆、石川、尚艷、明秀、堉珊、某位學妹(名字忘了,不過是載到忠孝敦化路口去找她的爸爸)、黃詠、技安、阿邦(嚴格來說是技安載的)、文馨、子軍、彩惠、宛蓁、佳玲、徐翬、小蓉、書屹、思穎、丸子、子平、阿達、阿達的朋友(好像她和阿達一起去旅行吧~所以跟我借車)、奕仁、孟青、姿穎、冠茗、佚名的家教學生(我曾經載他去東湖買東西)、怡婷。一共三十六位。
不是很確定曾經載過的乘客:芋泥、秀玲、留馨、小怡君。一共四位。
所以呢,Jackson的戰星大概是在三十六到四十之間吧!
有人不在上面的名單嗎?還是其實並沒有被我載過、卻被列上去了呢?請告訴我喔~
還有一些關於Jackson”戰歷”的有趣事實。
最嫌棄我的乘客:我爸。我曾經載他從天母到淡水。途經大度路上時,時速大約六十公里左右,結果我爸後來就一直罵我,說我不孝順、不顧乘客安危、超速…。
唯一被我摔過的乘客:我媽。在我剛拿到駕照、買到Jackson時,我曾經載我媽去淡海新市鎮兜風。在路經一處彎道的時候,我因為還不熟悉轉彎的技術所以翻車,我媽和我都沒受傷,不過倒是受了不少驚嚇。
和Jackson最不合的乘客:我媽。在我的淡水摔車意外後不久,我爸又騎著Jackson載著我媽去陽明山,結果在上坡道的時候一樣摔車,幸好我媽媽只是皮肉傷,無大礙。不過,從那之後她一直不喜歡那部車。
第一位乘客:欣諭。在我拿到Jackson第二天,我就載欣諭到史語所上班。結果停在民族所側門被拖吊,花了一千多新台幣才領回來。
教我騎車的人:欣諭。因為欣諭的乘車經驗豐富,所以我載她的時候她常會教我很多騎車的事情。
最兇的乘客:欣諭。有一次在木柵一帶,瞥見一位穿高筒馬靴加短裙的女生,我忍不住對坐在後座的欣諭說”嗯~好辣”,結果被欣諭重重地揍了一下安全帽罵道:”那你叫你女朋友以後天天穿馬靴好了。”就我記憶所及,並沒有其他人,對我做過更暴力或是類似的行為。
載過時間最長、累積里程數最多的乘客:張琛。從激情轉變成穩定的友誼,就是這樣了。
跟我一起被開罰單的乘客:欣諭、怡親。欣諭是在基隆路與羅斯福路交叉口,怡親則是在士林附近,和我一起被開罰單,不過當然是司機要負責。
給我最離奇評價的乘客:尚艷。我曾經載著這位學妹從中研院到捷運昆陽站,那時的忠孝東路七段還沒有坑坑疤疤的捷運工程,所以可以一路從胡椒餅店那邊的測速照相機一路飆到昆陽站。我記得我的時速大約維持在一百一十五公里左右,結果尚艷學妹在昆陽站下車的時候,說”學長你騎車還滿穩的”。天啊~她是真的被我嚇壞了嗎?
Jaskson最長的一次任務:2006年12月30日從台北縣汐止出發,經過基隆、東北角、宜蘭、南山到武陵,在武陵停留四小時後出發經北橫到慈湖、最後到楊梅。
Jackson最悲情的一次任務:被技安騎、又載著阿邦,這兩位男生總重量加起來大概有兩百公斤(至少也接近了)。在程欽兄的指揮之下,兩位男士騎著我的Jackson在楊梅的大街小巷上,尋找各種匪夷所思的食物。為了爭奪冠軍,最後這兩位男士還把我的車給摔了,剎車握把直接撞到柏油路上、弄彎成魚鉤狀,不過反正那場遊戲我也玩得很開心,還拿了冠軍,所以也就不多計較,只是可憐了Jackson了。
我想,對台灣的男生來說,機車是陪伴我們實現夢想的重要夥伴,能夠載著心裡在乎的人,去他們想去的地方,這實在是一件很甜蜜、很快樂的小事。Jackson跟我認識也有六年了,不管是颳風下雨或是艷陽高照的天氣,他都跟我一起走過,也從來都沒有讓我失望過(雖然有幾次、我還是得大汗淋漓地把他推去車行修理)。雖然我想以後,是應該用汽車來載著自己心愛的老婆與家人,而不該讓她們風吹日曬的,不過我真的很想繼續騎著Jackson、直到他嚥下最後一口氣為止。而那些圍繞在Jackson身邊所因運而生的美好回憶,我也會一直放在心裡面的藏寶箱裡。所以呢,儘管今天最終並沒有新添一顆Battle Star,但是在墳墓山的山路上,順著飄揚的風、還有金黃色的陽光,我和Jackson一起咀嚼著輕快的回憶。
Battle Stars(戰星)是美國海軍與海軍陸戰隊,為了計算戰績與功勳所設下的制度。每一次獨立的軍事行動(Operation),都會被視為一顆戰星。一位士兵,或是一艘船艦,如果擁有越多的戰星,就代表這位士兵或是船艦在戰爭中存活得越久,戰歷豐富,也越有可能擁有輝煌的戰績。如果想要知道”正經”的Battle Stars資訊,請參看http://www.ibiblio.org/hyperwar/USN/ships/dafs/BattleStars.html。
今天在師大,因為偶然的話題,所以忍不住想把我那部已經跟了我六年的Jackson的Battle Stars計算一下。如果載了一個人,就算是有一顆戰星的話,那麼Jackson的Battle Stars計算結果如下。
非常確定曾經載過的乘客:爸、媽、姊、張琛、欣諭、思儀、美美、怡親、舒帆、石川、尚艷、明秀、堉珊、某位學妹(名字忘了,不過是載到忠孝敦化路口去找她的爸爸)、黃詠、技安、阿邦(嚴格來說是技安載的)、文馨、子軍、彩惠、宛蓁、佳玲、徐翬、小蓉、書屹、思穎、丸子、子平、阿達、阿達的朋友(好像她和阿達一起去旅行吧~所以跟我借車)、奕仁、孟青、姿穎、冠茗、佚名的家教學生(我曾經載他去東湖買東西)、怡婷。一共三十六位。
不是很確定曾經載過的乘客:芋泥、秀玲、留馨、小怡君。一共四位。
所以呢,Jackson的戰星大概是在三十六到四十之間吧!
有人不在上面的名單嗎?還是其實並沒有被我載過、卻被列上去了呢?請告訴我喔~
還有一些關於Jackson”戰歷”的有趣事實。
最嫌棄我的乘客:我爸。我曾經載他從天母到淡水。途經大度路上時,時速大約六十公里左右,結果我爸後來就一直罵我,說我不孝順、不顧乘客安危、超速…。
唯一被我摔過的乘客:我媽。在我剛拿到駕照、買到Jackson時,我曾經載我媽去淡海新市鎮兜風。在路經一處彎道的時候,我因為還不熟悉轉彎的技術所以翻車,我媽和我都沒受傷,不過倒是受了不少驚嚇。
和Jackson最不合的乘客:我媽。在我的淡水摔車意外後不久,我爸又騎著Jackson載著我媽去陽明山,結果在上坡道的時候一樣摔車,幸好我媽媽只是皮肉傷,無大礙。不過,從那之後她一直不喜歡那部車。
第一位乘客:欣諭。在我拿到Jackson第二天,我就載欣諭到史語所上班。結果停在民族所側門被拖吊,花了一千多新台幣才領回來。
教我騎車的人:欣諭。因為欣諭的乘車經驗豐富,所以我載她的時候她常會教我很多騎車的事情。
最兇的乘客:欣諭。有一次在木柵一帶,瞥見一位穿高筒馬靴加短裙的女生,我忍不住對坐在後座的欣諭說”嗯~好辣”,結果被欣諭重重地揍了一下安全帽罵道:”那你叫你女朋友以後天天穿馬靴好了。”就我記憶所及,並沒有其他人,對我做過更暴力或是類似的行為。
載過時間最長、累積里程數最多的乘客:張琛。從激情轉變成穩定的友誼,就是這樣了。
跟我一起被開罰單的乘客:欣諭、怡親。欣諭是在基隆路與羅斯福路交叉口,怡親則是在士林附近,和我一起被開罰單,不過當然是司機要負責。
給我最離奇評價的乘客:尚艷。我曾經載著這位學妹從中研院到捷運昆陽站,那時的忠孝東路七段還沒有坑坑疤疤的捷運工程,所以可以一路從胡椒餅店那邊的測速照相機一路飆到昆陽站。我記得我的時速大約維持在一百一十五公里左右,結果尚艷學妹在昆陽站下車的時候,說”學長你騎車還滿穩的”。天啊~她是真的被我嚇壞了嗎?
Jaskson最長的一次任務:2006年12月30日從台北縣汐止出發,經過基隆、東北角、宜蘭、南山到武陵,在武陵停留四小時後出發經北橫到慈湖、最後到楊梅。
Jackson最悲情的一次任務:被技安騎、又載著阿邦,這兩位男生總重量加起來大概有兩百公斤(至少也接近了)。在程欽兄的指揮之下,兩位男士騎著我的Jackson在楊梅的大街小巷上,尋找各種匪夷所思的食物。為了爭奪冠軍,最後這兩位男士還把我的車給摔了,剎車握把直接撞到柏油路上、弄彎成魚鉤狀,不過反正那場遊戲我也玩得很開心,還拿了冠軍,所以也就不多計較,只是可憐了Jackson了。
我想,對台灣的男生來說,機車是陪伴我們實現夢想的重要夥伴,能夠載著心裡在乎的人,去他們想去的地方,這實在是一件很甜蜜、很快樂的小事。Jackson跟我認識也有六年了,不管是颳風下雨或是艷陽高照的天氣,他都跟我一起走過,也從來都沒有讓我失望過(雖然有幾次、我還是得大汗淋漓地把他推去車行修理)。雖然我想以後,是應該用汽車來載著自己心愛的老婆與家人,而不該讓她們風吹日曬的,不過我真的很想繼續騎著Jackson、直到他嚥下最後一口氣為止。而那些圍繞在Jackson身邊所因運而生的美好回憶,我也會一直放在心裡面的藏寶箱裡。所以呢,儘管今天最終並沒有新添一顆Battle Star,但是在墳墓山的山路上,順著飄揚的風、還有金黃色的陽光,我和Jackson一起咀嚼著輕快的回憶。
Thursday, May 10, 2007
Pan's Labyrinth 羊男的迷宮
Pan's Labyrinth 羊男的迷宮
和Sharyn還有兩位新朋友,一起去看了Pan's Labyrinth。雖然原本就知道這應該是一部魔幻寫實的電影,Sharyn也警告我說:”很血腥喔~”不過一來真的太忙,二來也想用無心之心去欣賞這個故事,所以也就沒看任何的預告或簡介,直接去了。
我想,對歐洲的孩子們來說,精靈、牧神、童話王國之類的傳說,應該就是陪伴著他們度過童年的奇幻故事,和精靈說話,到森林裡去冒險、最後讓故事有個美好的結局,那是再好不過了!
可是,或許對某些時代的孩子來說,他們因為世道的險惡,必須提早面對這個並不美好的世界。在寧靜的農莊裡面,希望、珍愛、救贖與酷刑、暴力、偏執、殺戮、謊言同時並存。正義並不總是能夠戰勝邪惡,善良的人也可能受盡苦楚之後才能夠得到死亡、作為一生最終企求的恩典。甚至連童話裡聰穎機靈、總是扮演著指引迷津角色的小妖精,也可能被吃嬰兒的妖怪當作是美味佳餚一口吞吃殆盡…這時真的會讓人忍不住問:上帝真的在這個小山谷裡面嗎?您怎能讓這種悲慘的事情發生?
不過,也許在種種的醜陋當中,堅持希望與愛,仍然是一條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救贖的道路,儘管我們的生命,也許會先走到盡頭,也許這是一條我們永遠也走不到終點的救贖之路…但是,至少你不會因為偏執而殺人,不會因為不去質疑而去傷人…。
世界並不總是美好,也許悲傷是世界許多時候運轉的基調,可是人與人之間的愛與關懷,還是能夠讓我們感受到一絲絲的溫暖吧!可是,愛的表達形式,永遠都是溫和的嗎?我以前的答案是肯定的,但現在不是。我覺得,為了想要守護的人,我也很有可能會去切開另一個人的臉頰的,如果為了保護自己在乎的人而必須這麼做的話,我想我會做的…No doubt.
雖然和台灣一般的男孩子比起來,我算是非常具有軍國主義色彩的人了,可是我雖然喜歡軍隊的生活,喜歡穿制服、喜歡秩序。可是一看了女主角Ofelia的父親Capt.Vidal 之後,我覺得如果我身處那個年代,我會希望成為衣衫不整、躲在山洞裡吃不飽穿不暖的共和軍,而不是制服筆挺吃得腦滿腸肥的政府軍,因為我雖然是個不太喜歡問問題、不太喜歡抱怨的人,可是我不喜歡看到其他所有人也變得不會問問題、或是不抱怨的人。那種不能質疑的世界,不是我想要的世界。
Pan's Labyrinth是一部值得推薦的成人童話與魔幻寫實電影。當然,這不是一個賞心悅目的童話,而我們的生活更從來就不是一齣擁有美滿結局的童話。不過,如果我們學著看懂這些童話的話,也許我們會懂得用更寬容的態度,去活在這個世界上吧…
評語:這是一部可以和談心好友與知己一起去看的電影。如果可以惡補一下西班牙內戰的歷史背景,會更容易看得懂裡面的許多情節。
和Sharyn還有兩位新朋友,一起去看了Pan's Labyrinth。雖然原本就知道這應該是一部魔幻寫實的電影,Sharyn也警告我說:”很血腥喔~”不過一來真的太忙,二來也想用無心之心去欣賞這個故事,所以也就沒看任何的預告或簡介,直接去了。
我想,對歐洲的孩子們來說,精靈、牧神、童話王國之類的傳說,應該就是陪伴著他們度過童年的奇幻故事,和精靈說話,到森林裡去冒險、最後讓故事有個美好的結局,那是再好不過了!
可是,或許對某些時代的孩子來說,他們因為世道的險惡,必須提早面對這個並不美好的世界。在寧靜的農莊裡面,希望、珍愛、救贖與酷刑、暴力、偏執、殺戮、謊言同時並存。正義並不總是能夠戰勝邪惡,善良的人也可能受盡苦楚之後才能夠得到死亡、作為一生最終企求的恩典。甚至連童話裡聰穎機靈、總是扮演著指引迷津角色的小妖精,也可能被吃嬰兒的妖怪當作是美味佳餚一口吞吃殆盡…這時真的會讓人忍不住問:上帝真的在這個小山谷裡面嗎?您怎能讓這種悲慘的事情發生?
不過,也許在種種的醜陋當中,堅持希望與愛,仍然是一條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救贖的道路,儘管我們的生命,也許會先走到盡頭,也許這是一條我們永遠也走不到終點的救贖之路…但是,至少你不會因為偏執而殺人,不會因為不去質疑而去傷人…。
世界並不總是美好,也許悲傷是世界許多時候運轉的基調,可是人與人之間的愛與關懷,還是能夠讓我們感受到一絲絲的溫暖吧!可是,愛的表達形式,永遠都是溫和的嗎?我以前的答案是肯定的,但現在不是。我覺得,為了想要守護的人,我也很有可能會去切開另一個人的臉頰的,如果為了保護自己在乎的人而必須這麼做的話,我想我會做的…No doubt.
雖然和台灣一般的男孩子比起來,我算是非常具有軍國主義色彩的人了,可是我雖然喜歡軍隊的生活,喜歡穿制服、喜歡秩序。可是一看了女主角Ofelia的父親Capt.Vidal 之後,我覺得如果我身處那個年代,我會希望成為衣衫不整、躲在山洞裡吃不飽穿不暖的共和軍,而不是制服筆挺吃得腦滿腸肥的政府軍,因為我雖然是個不太喜歡問問題、不太喜歡抱怨的人,可是我不喜歡看到其他所有人也變得不會問問題、或是不抱怨的人。那種不能質疑的世界,不是我想要的世界。
Pan's Labyrinth是一部值得推薦的成人童話與魔幻寫實電影。當然,這不是一個賞心悅目的童話,而我們的生活更從來就不是一齣擁有美滿結局的童話。不過,如果我們學著看懂這些童話的話,也許我們會懂得用更寬容的態度,去活在這個世界上吧…
評語:這是一部可以和談心好友與知己一起去看的電影。如果可以惡補一下西班牙內戰的歷史背景,會更容易看得懂裡面的許多情節。
Thursday, May 03, 2007
技術研究核心與數典之間的關係
技術研究核心跟數典之間的關係 /
陳泰穎(2007-05-04)
技術研究核心跟數典之間的關係
主講人:中研院資訊所廖弘源研究員
時間:2007年4月27日
地點: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
數位典藏進行,所需處理的資料種類甚多,例如有文字、影像、聲音等。而目前數典所面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 資料量甚大,且儲存不易。
(二) 儲存媒材日新月異,日後在不同的儲存媒材之間應如何轉換,以及轉換所需付出的成本,亦將成為問題。
(三) 資料保存機制亟待建立,且易於受到駭客破壞。
(四) WEB2।0所帶來的資訊處理思維衝擊。
因此,除了積極建置數位內容,並且將重要典藏盡速數位化之外,於技術方面取得創新與突破,也同樣是數位典藏計畫需要處理的議題。
目前中研院資訊所正在進行以下幾項研究,希望能夠達成技術方面的突破,支援數位典藏,也讓台灣在資訊處理與應用方面取得技術層面的領先。
一、 影像訊號處理:這項技術可以讓原本不夠清晰的照片與視訊,能夠在經過技術處理之後,將原本弱化與不足的部份強化,提昇整體視覺感受。易言之,原本在畫面中不夠清晰或是過暗的部份,都能夠經過技術處理,進行重建。
二、 視訊搜尋技術:透過視訊中運動向量、色彩與重疊區域的整合,可將視訊進行區別與歸類,從而協助使用者進行更進一步的擷取與搜尋。例如研究團隊就派人在裝有監視器,但平時極少有人通過的地區活動,擷取這些活動(如爬樓梯、翻牆等動作)之運動向量,之後再將這些向量作為搜尋關鍵,便可在長達數小時的影片中,於幾秒鐘內快速檢索到有爬樓梯、翻牆動作的畫面。這項技術未來可朝自動事件偵測系統方向發展,預期將可對治安維護、視訊資料搜尋等方面造成正面影響。
三、 雞尾酒浮水印:透過特殊的雙重浮水印技術,典藏單位可讓網路瀏覽系統上的文物影像,看來毫無浮水印。但若有惡意下載情事,資訊人員可在解碼後找出浮水印,作為智財權訴訟的論證。另外,本項技術也可針對數位影像,進行偵測是否有合成、偽造、變造、改作等行為。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創用CC台灣授權條款2.5版))
陳泰穎(2007-05-04)
技術研究核心跟數典之間的關係
主講人:中研院資訊所廖弘源研究員
時間:2007年4月27日
地點: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
數位典藏進行,所需處理的資料種類甚多,例如有文字、影像、聲音等。而目前數典所面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 資料量甚大,且儲存不易。
(二) 儲存媒材日新月異,日後在不同的儲存媒材之間應如何轉換,以及轉換所需付出的成本,亦將成為問題。
(三) 資料保存機制亟待建立,且易於受到駭客破壞。
(四) WEB2।0所帶來的資訊處理思維衝擊。
因此,除了積極建置數位內容,並且將重要典藏盡速數位化之外,於技術方面取得創新與突破,也同樣是數位典藏計畫需要處理的議題。
目前中研院資訊所正在進行以下幾項研究,希望能夠達成技術方面的突破,支援數位典藏,也讓台灣在資訊處理與應用方面取得技術層面的領先。
一、 影像訊號處理:這項技術可以讓原本不夠清晰的照片與視訊,能夠在經過技術處理之後,將原本弱化與不足的部份強化,提昇整體視覺感受。易言之,原本在畫面中不夠清晰或是過暗的部份,都能夠經過技術處理,進行重建。
二、 視訊搜尋技術:透過視訊中運動向量、色彩與重疊區域的整合,可將視訊進行區別與歸類,從而協助使用者進行更進一步的擷取與搜尋。例如研究團隊就派人在裝有監視器,但平時極少有人通過的地區活動,擷取這些活動(如爬樓梯、翻牆等動作)之運動向量,之後再將這些向量作為搜尋關鍵,便可在長達數小時的影片中,於幾秒鐘內快速檢索到有爬樓梯、翻牆動作的畫面。這項技術未來可朝自動事件偵測系統方向發展,預期將可對治安維護、視訊資料搜尋等方面造成正面影響。
三、 雞尾酒浮水印:透過特殊的雙重浮水印技術,典藏單位可讓網路瀏覽系統上的文物影像,看來毫無浮水印。但若有惡意下載情事,資訊人員可在解碼後找出浮水印,作為智財權訴訟的論證。另外,本項技術也可針對數位影像,進行偵測是否有合成、偽造、變造、改作等行為。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創用CC台灣授權條款2.5版))
演講快訊:法律人類學的省思
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演講快訊 《法律人類學的省思》
Reflections on Anthropology of Law
演講者:Professor John Comaroff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Chicago)
美國著名法律人類學家Comaroff在1990之後,發表了一系列有關(後)殖民國家、民間社會(civil society)、以及全球化與另類現代性(alternative modernity)的作品。另一方面,這個趨向也顯示出國家的行為以及全球化的種種國際現實和一個「地方」社會的發展有密切關連,將法律人類學的研究擴展到許多當代重要的議題,例如法律如何作為西方國家以及後殖民國家統治策略(governing technique)的工具、法律為什麼是以及如何是現代化的符號(對法律系統和語言的拜物)、人民如何成為公民(from ethnic subjects to citizens)、以及如何和國家協商公民權(citizenship)等等。從Comaroff的研究歷程,看到他起初探討法律的微觀與日常生活的過程,一直到最近把法律和現代化經驗、國家和跨國情境聯結起來,不但看到法律人類學的發展趨勢與潛力,更看到人類學理論一般性的變化與可能。
地點:法律學院第一會議室(校車社法學院站下車處,行政大樓二樓)
時間:5月28日14:00~16:००
主辦:臺大法律學院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 法律文化與社會研讀會
清大人類所網頁上面有約翰先生的訪台行程
如下 5/23 arrival
5/25 IOE "Law and Disorder in Postcolony" 3pm Room 2319 (Teri)中研院民族所與清大人類所 合辦
5/27 LCS Workshop "Cultural Difference, the Law, and the Limits ofLiberalism" IOA, NTHU, C304 (Ku)清大人類所與 法律文化與社會研讀會 合辦
5/28 NTU "Reflections on Anthropology of Law"लव
school Conference Rm 1 (Wang)台大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 與 法律文化與社會研讀會 合辦
5/30 IOA "Ethnicity, Inc।" (Ku) NTHU, C310清大人類所與交大客家學院 合辦
departure at midnight
Reflections on Anthropology of Law
演講者:Professor John Comaroff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Chicago)
美國著名法律人類學家Comaroff在1990之後,發表了一系列有關(後)殖民國家、民間社會(civil society)、以及全球化與另類現代性(alternative modernity)的作品。另一方面,這個趨向也顯示出國家的行為以及全球化的種種國際現實和一個「地方」社會的發展有密切關連,將法律人類學的研究擴展到許多當代重要的議題,例如法律如何作為西方國家以及後殖民國家統治策略(governing technique)的工具、法律為什麼是以及如何是現代化的符號(對法律系統和語言的拜物)、人民如何成為公民(from ethnic subjects to citizens)、以及如何和國家協商公民權(citizenship)等等。從Comaroff的研究歷程,看到他起初探討法律的微觀與日常生活的過程,一直到最近把法律和現代化經驗、國家和跨國情境聯結起來,不但看到法律人類學的發展趨勢與潛力,更看到人類學理論一般性的變化與可能。
地點:法律學院第一會議室(校車社法學院站下車處,行政大樓二樓)
時間:5月28日14:00~16:००
主辦:臺大法律學院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 法律文化與社會研讀會
清大人類所網頁上面有約翰先生的訪台行程
如下 5/23 arrival
5/25 IOE "Law and Disorder in Postcolony" 3pm Room 2319 (Teri)中研院民族所與清大人類所 合辦
5/27 LCS Workshop "Cultural Difference, the Law, and the Limits ofLiberalism" IOA, NTHU, C304 (Ku)清大人類所與 法律文化與社會研讀會 合辦
5/28 NTU "Reflections on Anthropology of Law"लव
school Conference Rm 1 (Wang)台大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 與 法律文化與社會研讀會 合辦
5/30 IOA "Ethnicity, Inc।" (Ku) NTHU, C310清大人類所與交大客家學院 合辦
departure at midnight
Wednesday, May 02, 2007
代PO:誠徵專任助理
《台灣企業史研究資料庫》誠徵專任助理一名
應徵資格:(一)具獨立研究能力;有企業史相關領域研究經驗或作品者優先考量。(二)商學、人文社會科學等相關學科((含)碩士以上學位)。(三)諳電腦文書操作,熟悉應用Office及Photoshop、Acrobat等相關軟體;具資料庫相關工作經驗者(如數位典藏計畫等)為佳。(四)具團隊精神,細心負責,富協調能力及工作熱忱。工作條件:比照國科會專任助理人員薪給標準支薪工作內容:綜理文獻檔案收集、資料庫建置及其他相關行政業務與交辦事項工作地點:國立政治大學行政大樓八樓研究室工作時間:週一至週五,週休二日、國定、例假日休息
意者請於5月31日前,檢具個人簡歷(含詳細之通訊地址、電話及E-mail)、自傳(附照片)、學經歷證明等相關文件影本(含碩士論文及相關作品摘要或資料庫實務經驗證明等),郵寄至11605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應徵資格:(一)具獨立研究能力;有企業史相關領域研究經驗或作品者優先考量。(二)商學、人文社會科學等相關學科((含)碩士以上學位)。(三)諳電腦文書操作,熟悉應用Office及Photoshop、Acrobat等相關軟體;具資料庫相關工作經驗者(如數位典藏計畫等)為佳。(四)具團隊精神,細心負責,富協調能力及工作熱忱。工作條件:比照國科會專任助理人員薪給標準支薪工作內容:綜理文獻檔案收集、資料庫建置及其他相關行政業務與交辦事項工作地點:國立政治大學行政大樓八樓研究室工作時間:週一至週五,週休二日、國定、例假日休息
意者請於5月31日前,檢具個人簡歷(含詳細之通訊地址、電話及E-mail)、自傳(附照片)、學經歷證明等相關文件影本(含碩士論文及相關作品摘要或資料庫實務經驗證明等),郵寄至11605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