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04, 2007

台灣歷史紀行-光輝的滬尾之役(下)

台灣歷史紀行-光輝的滬尾之役(下)-陳泰穎

十一點鐘
法軍五個連推進至清軍位在油車口的主防衛線
在不到十分鐘之內
所有法軍五個連都和清軍接觸
陷入激烈的槍戰當中
兩軍就隔著天生國小後方的溝渠互相猛烈駁火
清軍與法軍戰線的距離
不到一百公尺

由於射擊的速率太快
Boulineau中校害怕子彈過早用盡
因此下達命令要全軍節約彈藥
但是此時清軍的火線
恰好將Boulineau中校列為目標
中校無事,但是他身旁的號手卻頭部中彈
Boulineau中校只得狂吼著節約彈藥
希望手下的陸戰隊員能夠聽令
命令是傳下去了
但是清軍人數足足有兩千人,勇猛出戰
不斷地嘗試迂迴法軍右翼(靠近淡水河口)
法軍必須靠著綿密的步槍火網與不太能夠預測的海軍炮火
才能阻止清軍的企圖
總之
長達1.5公里的法軍戰線
全線都已經陷入了瘋狂的狀態當中

由於法軍的左翼部隊(離沙崙海水浴場最接近的位置)
太早加入前方主戰線的戰鬥
使得整個左翼失去掩護
一部份清朝陸軍與民團發現機不可失
便迂迴到法軍左翼後方進行射擊
法軍的死傷者迅速增加
在短短一小時不到的時間
就有五十名嚴重受傷需要後送的傷兵
以每位傷兵需要兩名士兵抬送來計算(我們甚至還沒將護送的兵力納入)
法軍已經失去了高達四分之一的戰鬥力

法國軍官由於衣著顯眼
加上清朝政府曾經下令將頒發獎金給擊殺法軍軍官者
因此軍官們便成為了清軍與民團搶眼的目標
法軍登陸隊第一連連長Fontaine上尉在前線負傷
由兩名士兵後送,準備脫離火線前往沙崙
但是在途中被成功迂迴到法軍後方的清軍攔截
三人都被俘並且斬首
另外第二連連長Dehorter上尉、第三連Deman少尉也都負重傷不得不撤下火線

這時
法軍的窘況
可以由後來的半官方紀錄”在福爾摩沙的法國遠征軍”一書中的文字略略窺見
“這時,左翼後方傳出了槍聲
使人擔心我們是不是已經完全被包圍了
第五連曾經有一度被從左方迂迴成功的清軍切斷
情況變得危險
右翼已經被清軍逼退
我們的弟兄被清軍逐向我們的中間與左翼
彈藥馬上就要用完了….”

而另一位來自戰艦Bayard號、被分配在登陸隊的水兵Jean
在他寫給朋友的信中,也提到了滬尾戰鬥的慘況
“突然,我們和另外六個弟兄被中國人團團圍住
他們有多少人?我不願被人說在吹牛皮
但是至少有五十人、或一百個人
而我們總共,也才只有十個和隊伍脫離的人….”

“我們沒有時間考慮…..
不過我們突然聚在一起、擠在一起、黏在一起
以至於都變成了一體
然後像顆大砲彈一樣直直往前衝去”

“與此同時,所有的槍枝都一起發射….
每次往前移動的時候我們都會裝填子彈
我們很清楚有人沒跟上來
不能這樣啊~
倒下去就是死路一條
因為這些中國強盜又笨又兇
他們會把那些趴在地上的人頭割下來
這是舉手之勞…..”

“我們彼此挨著身子跑下去、刺刀往前
不斷地裝填子彈、射擊…
事實是,他們的人數一直都比我們多很多
而我們這可憐的一小群人卻眼睜睜看著我們的人數越來越少…”

由於海軍炮火的援助
與其他陸戰隊員的支援
Jean和他的戰友們終於平安脫離了清軍的包圍
回到了友軍戰線
可是他卻看到了令人難受的景象
“不過,還是有點不對勁
軍官命令我們去收拾傷患
我們往右邊走過去~媽呀~!一大堆朋友全躺在地上…..”

午前十一點四十五分
經過了近一小時的激鬥
一名法國海軍陸戰隊的信號兵
登上了港口燈台的石柱
用他的雙手向在外海的友艦發出信號
“彈藥用罄、損失慘重,我們非撤退不可”
十五分鐘後
Lespes少將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在淺水炮艇Vipere號的炮火掩護之下
彈藥用罄的法軍
才得以在清軍的追擊下撤退到沙崙海岸
但是這時海面的風浪增高
海象甚差
使得登陸小艇無法靠近岸邊
法國陸戰隊員只好將整身齊頸沒入水中
泅水至小艇邊
才算逃出生天
在混亂中,一門原本安裝在登陸小艇上的迴旋炮
落入水中
由於清軍很快就會控制海岸
因此法軍不得不加以棄置在海底”

下午一點十分
法軍撤退完畢
這次法國海軍陸戰隊的登陸”偵查戰”
根據法國方面的資料統計共有
9人陣亡8人失蹤
49人輕重傷
清軍的傷亡不確定
但根據滬尾海關西方人的統計
約有80人陣亡
200人負傷
受傷的清軍與民團人員
都被送到滬尾偕醫館
由外籍醫師治療
由此可見清軍當時還未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軍醫後勤體系

而在戰役直後的滬尾街上
上演了一齣文明衝突的劇碼
六顆法國人頭
被清軍與民團高高懸在竹竿頂
展示在滬尾的大街上
根據Todd的說法
“有些好奇的外僑前去觀看這噁心的場面
發現圍觀群眾情緒激動
對外僑指指點點
便快速離開
另外在孫將軍的軍營
也展示了八顆法軍首級”
而當時服務於清朝滬尾海關的法來格(E. Farrago)
也在他呈給清朝老闆的報告中說
“岸上留二十法兵屍
惟清軍竟似野人、斬其首
標於槍上,歡呼入城
每一法兵首,請賞洋百元
漢人大有踴躍興起之勢
我海關諸人深恐受其所侵害…”
這種對於頭顱的熱切尋求
確實令”死要全屍”的西方人感到難以理解
認為清軍的獵頭是野蠻而褻瀆、不可原諒的行為
後來經過英國領事與金龜子號艦長的交涉
法軍的人頭才入土為安
這也是關於中國與西方
如何看待身體與死亡的歷史人類學插曲吧~

法國的半官方文獻”在福爾摩沙的法國遠征軍”
評論滬尾登陸戰時寫道
“這是一次最嚴重的敗戰
這次敗戰對於以後的戰役
必然會產生最壞的影響
與清朝政府的協商已經成為不可能
若干時日希望美國出來調停的想法
也不得不加以放棄了….
10月8日對淡水所實行的作戰行動
以後再也不曾重演過
淡水成為了清軍對基隆作戰的重要據點
直到清法和約簽訂為止
法國遠東艦隊僅止於輪流巡弋淡水河口
對滬尾港實施封鎖而已”

今天的淡水與沙崙
除了”西仔反”的古老傳說與”滬尾砲台”以外
已經沒有留下多少戰爭史跡
不過
沙崙海水浴場儘管已經廢棄
但是您仍然可以行至海邊
看看一百二十三年前
法軍登岸的地點
當年在滬尾各地的祖師廟、蘇府王爺廟等
地方民兵動員、集合組訓的場所
今天也還是香火鼎盛

而在滬尾砲台公園與天生國小之間的大圳
也仍然存在
令人遙想起砲台公園的清軍與天生國小的法軍
隔著這條大圳相互駁火的景況
您也可以到紅毛城
想像一下Todd那時站在城牆上觀戰的情形
唯一可惜的是滬尾砲台
僅管修繕完成
也成為許多新人拍攝唯美婚紗照的好地點
但是為了安全理由
所以砲台的城牆已經不准遊客四處行走
讓我懷念起高中時代、穿著制服
坐在砲台城上遙望淡水河口的雅致

滬尾之役
是台灣史上
十分難得由防守島嶼的一方獲勝的戰役
台灣的民兵與清朝正規軍
面對擁有火力優勢的法國海軍陸戰隊
僅管己方傷亡較眾
但是仍然完成了守土之責
這誠然是一場光輝的勝利

而令人慶幸與欣喜的是
今天
從油車口望過去
淡水出海口的外海上
僅管有時會有點風浪
但是,在大多數的時候
那片大海,依舊是一片太平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創用CC台灣授權條款2.5版)

參考資料
John Todd 著 陳政三 譯述 “北台封鎖記 茶商陶德筆下的清法戰爭”
E. Garnot 著 黎烈文 譯 “法軍侵台始末”(原文書名為”在福爾摩沙的法國遠征軍”)
Jean L. 著 鄭順德 譯 “孤拔元帥的小水手”
Stephane Ferroro原著 帥仕婷、Stephane Ferroro 譯 “當Jean遇上福爾摩沙—一名法國小兵的手札(1884-1885)”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編輯 “台灣歷史文獻叢刊-法軍侵台檔”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