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01, 2006

宮前町九十番地 獻給我的大舅與他的時代

宮前町九十番地 獻給我的大舅與他的時代 陳泰穎

在2006年的中秋節家族聚會中,我從我的大舅手上拜領了這本小書。跟我其他正在閱讀的床頭書比起來,《宮前町九十番地》委實不大深厚,可是細細讀來,台灣半世紀的歷史風華卻躍然紙上,令人回味再三。


這本書是主人公張超英先生的口述回憶錄。或許很難令人想像,不同於往昔國民黨制式宣傳教條所言的”日據”時代,在1920、30年代,由於台灣政情穩定、經濟發展,社會上確實出現了一批生活富裕的本土菁英階層,超英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富家子弟。在台語中,我們總常把富家子弟喚做”阿舍”,這是有點帶著貶意、嘲諷,戲謔他們只知玩樂一擲千金,卻不知世事,很快就會把財產敗光的感覺。超英先生儘管年輕時也同樣過著無憂無慮的少爺生活,騎著全台灣第一部速克達馳騁在淡水跑給警察追、在上海牛飲希罕的可口可樂、在香港為了慶祝英文家教老師的生日而大啖法國料理、在日本同上流社會的小姐共舞。但是或許是親眼經歷過生死,知曉富貴如浮雲,超英先生開始不計較金錢流轉,真正地做起了”阿舍”---做個別人眼中的傻瓜,投入了公務員生涯。

在台灣黨國一體的年代,並不是外省人的他,很難進入決策中心,但是他憑藉著自己的專業與熱忱,在中華民國的官僚體制中,逐漸打開了自己的一片天。而他的心中除了對國家與職位的忠誠以外,更有一股熱愛台灣、想為台灣做事的情懷。只要是能為台灣出頭,他就會全力以赴地去做,不計較薪水、也不計較同僚的眼光。但如果你以為他是個莽撞行事的人,以為超英先生是台客型的草莽人物,那你就大大地輕忽了台灣社會與文化的多元性了。超英先生的多文化背景,使得他可以快速地融入到駐在國的社群當中,並且細緻地觀察、品味當地文化,柔軟地調整自己的身段,以柔克剛、以弱擊強,並且贏得外國友人的尊重。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或許超英先生不是叱吒風雲的總統、黨魁,也不是令人稱羨的革命新貴,不過總是身處台灣政局角力雙方邊緣、不在權利中心的他,卻終能完成任務,克盡職守。而到老,他也總是不放棄那顆屬於”阿舍”的玩心,年屆六十才學開飛機,也真是令讀者佩服而露出莞爾的笑容。超英先生那一輩人,無論個性外向或是內向,卻總是有股理性沉穩的人格特質,而他們也總是會用盡全身所有的氣力、運用頭腦,去完成他們認為應該完成的事情。也許那個帶點貴族派頭、紳士氣息的年代,在台灣已經一去不復返,而那個年代的人,也正逐漸凋零。或許,這不是波瀾萬丈的豪情冒險故事,但是那代人的人生航跡,仍將宛如璀璨星空中的北極星,永遠在天上做著我們未來方向的指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