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樂生與捷運的平衡 陳泰穎 台北縣
樂生療養院的病友,與捷運新莊線之間的糾葛,最近似乎越演越烈。而我們也看到台北縣長,已經強勢宣告必定會拆除樂生。當然,台北縣民對於交通品質提升的訴求,大家都感同身受,沒有人希望縣民同胞過著天天塞車的日子。但是,筆者也願意提供一點八里與淡水的經驗,給新莊與三重的政治人與朋友們做個參考。
由於淡水河淤塞所帶來的貿易蕭條,使得淡水河口兩岸的淡水鎮與八里鄉,自一九四零年代之後,就喪失了以往百餘年的經濟優勢,成為夕陽小鎮。淡水還可以靠著老街與觀音夕照充場面,吸引一些觀光客。八里鄉卻是除了廖添丁廟與渡船頭孔雀蛤以外,無人問津。
一九八八年,台灣省住都局,選定八里十三行考古遺址,作為八里污水處理廠的預定地,當時在環境評估中,完全沒有考量到考古遺址本身的重要性。經歷了三年的社運抗爭,行政院才於一九九一年同意保存十三行文化考古遺址,並且決定興建十三行文化博物館。一開始,也沒有人相信放有幾個”破甕仔”的博物館,能為地方帶來什麼樣的改變。但是在考古學家、博物館人與社區總體營造並行之下,八里逐漸成為觀光客願意前往、消磨美好假日時光與細細品味的所在。連帶地,淡水河口兩岸的觀光產業,也再度勃興,為八里與淡水創造可觀的經濟產值,也讓社區慢慢找回新認同。老社區,又重新找回新風貌。
老實說,捷運線開通了,縣民的交通當然是會便利許多,這是絕對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這只是一條把居民運出去、再運進來的捷運。有沒有辦法,能夠上台灣其他地方的朋友、甚至全世界的朋友們都能夠來新莊走走看看呢?今天的樂生,只要經過適當的保存與經營,筆者相信絕對能夠成為台灣重要的醫療歷史文化園區,也能夠成為足以上檯面的觀光景點。事實上,在歐美國家,就有許多檢疫機構,被列為文化資產加以保存,讓後人能夠回顧一百餘年前各國處理移民與病人的機制,同時更讓人省思我們在面對異己與不了解的事物時,恐懼是如何主導我們的思想與行動。如果可以讓病友們安享天年,並且結合醫療史、人權、前衛藝術等各方面的專才,一同來打造新莊社區的話,那麼新莊能不能有機會脫胎換骨,成為台北縣另外一個具有特色的深度旅遊觀光景點呢?樂生的存在價值,在這個可能性方面,是單純的捷運機廠施工所不能取代的。
有些來自新莊的投書說,他們已經”包容”了樂生幾十年,這種說法是不是暗示了悲憫與寬容的心,只不過是一種忍讓、一種道具、一種上對下的恩賜,是隨時可以收回的呢?而到底捷運與樂生之間,有沒有取得共存的可能性,而樂生對捷運施工所造成的工程延宕與成本增加,到底是幾年、十幾年?還是幾億、幾十億、幾百億?現在,這些數據,似乎宛如夜市喊價,可以一夕數變。請問,政治人物到底是依照什麼根據,可以從口中肆無忌憚地喊出這些數字呢?而這些為了樂生拆除義憤填膺的政治人物,有沒有想過,如果他們願意再包容樂生多一點點,也許可以留給新莊人往後千百年重要的觀光資產,可以讓子孫依此維生呢?
當然,新莊人會說,新莊人幾十年來的痛苦,旁人無法體會。但是如果能夠平心靜氣地,就國內外成功的文化產業與地方振興實例、以及人道主義加以考量,捷運與樂生之間,應當可以求取一定的平衡。為新莊帶來更光明的未來!(筆者為數位文化工作者)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創用CC台灣授權條款2.5版)
Thursday, April 12, 20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